正文 科技類媒體編輯素質培養探微(1 / 2)

科技類媒體編輯素質培養探微

報刊經緯

作者:王蘇陵

【摘 要】新時期媒體發展日新月異,對科技媒體的編輯記者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本文從科技媒體的編輯的基本素質和專業素質兩方麵,提出了自己的見解與看法。以期科技媒體的從業者能增強科技宣傳的效果,更好地擔負起提高全民族科學文化水平的重任。

【關鍵字】科技媒體 編輯 素質

21世紀是高科技、信息化的社會,社會和經濟的發展需依靠科技進步和勞動者素質的提高。以宣傳科學思想,傳播科學技術為己任的科技報編輯,應適應時代的需要,在具備一般新聞編輯所具有的思想政治、業務素質的同時,還應滿足其他的素質要求,即掌握科學的思維方式,成為專家型的“通才”,求真務實、開拓創新。隻有這樣才能增強科技宣傳的效果,更好地擔負起提高全民族科學文化水平的重任。

一、科技媒體編輯的基本素質

筆者認為,作為一名編輯,首先要有強烈的事業心和工作責任感。編輯的責任感表現在兩個方麵:首先政治敏銳性,要有較高的政治水平,才能把握正確的政治導向。我們所從事的事業是社會主義製度下黨的新聞出版事業,這就要求我們編發的文章必須具有科學性、傳承性,弘揚時代主旋律,宣傳積極向上,符合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健康文化。從大局著眼,避免犯原則性錯誤。這就要求我們的編輯密切關注社會需求,堅持用馬克思主義武裝頭腦,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以改革創新為特征的時代精神,不斷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堅定不移地堅持黨的四項基本原則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學習和實踐科學發展觀。審稿時,不僅要辨析其理論是否具有科學性,還要辨明其政治傾向性,嚴把政治關,向觀眾提供優質的精神食糧。

其次職業敏銳性。要提高新聞敏感度,才能抓住新聞。如果說政治敏銳性強調“從大處著眼”,那麼,職業敏銳性則強調“從小處入手”。審稿中遇到的技術性錯誤有諸如邏輯結構、內容材料欠妥等大的方麵問題,但更多的是如標點符號不規範等方麵的細小問題。筆者認為:對於稿件中的差錯,沒有大小之分,要一視同仁,認真修改,力爭消除,不能存有僥幸心理。

這種責任感也是職業道德的基本要求。職業道德是與社會分工聯係在一起的,是與職業的社會作用、社會功能、社會責任聯係在一起的,是從業人員在職業活動中應當遵守的道德。編輯職業道德是指在出版物編輯出版過程中應遵循的道德。它是編輯應具備的工作準則和行為規範。職業道德的核心是愛崗敬業。所以編輯在處理稿件時要對其思想內容、語言文字等諸方麵高度負責。如果粗製濫造,錯誤百出,錯別字連篇,那就違背了編輯職業的本質要求,是不道德的。

二、掌握科學的思維方式

除了和其他媒體的編輯一樣,我們需要掌握基本的素質外,科技媒體從業人員還必須要學會掌握科學的思維方式。科學的思維要求我們考慮問題的時候,要從整體的、矛盾的諸方麵加以係統地綜合考慮。多年來,科技報在傳播科技信息、普及科技知識、推廣科技成果和實用技術等方麵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對促進經濟建設和社會進步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在宣傳內容上側重了對自然科學知識的宣傳,對科學思想、科學方法和科學精神的宣傳力度還不夠。

其實科學知識、科學思想、科學方法和科學精神,可以引導人們奮發圖強、積極向上,促進人們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促進人們實事求是地創造性地進行社會實踐活動。從一定意義上講,對科學思想、科學方法和科學精神的宣傳比對科學知識的宣傳更具根本性、更為重要。一些偽科學的現象從反麵告訴我們,要讓科學精神為廣大群眾所了解,讓群眾學會科學的認知方法,按照科學規律辦事,增強辯別是非真偽的能力,特別是把科學思想轉化為全社會的思維方式和價值準則,還需我們從事科普工作的新聞工作者做大量的工作。

因此,我們要適應新時期新聞輿論工作的需要,高標準地加強新聞隊伍建設,要加強學習,學政治、學文化、學新聞業務,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尤其是要“打好理論路線的根底”,樹立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要求的價值觀念,才能保持清醒的頭腦,不斷提高政治鑒別力和政治敏銳力。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學會用科學的思維方式,才能始終把握科技宣傳的正確導向。

三、成為專家型的“通才”

當今世界,科學發展突飛猛進,創新創造日新月異,信息技術、生命科學、納米技術、認知科學等重大科學突破需要傳播和擴散,所以,作為從事科技新聞的編輯,要當雜家,要成為專家型的“通才”。如今,隨著時代的發展,新聞對政治經濟、科學技術、文化生活、醫療保健等全方位介入,在某一方麵頗有造詣、有研究的“專家”型編輯就應運而生。這些人從不懂專業到變成精通專業,從隻知“皮毛”到變成行業專家,編寫出的作品以單純的報道變成對行業具有指導性的力作。科技報編輯亦是如此,在科學發展日新月異的今天,科技編輯應不斷學習,掌握更多的專業知識,關注本學科的現狀及發展,對本學科的知識有整體的把握,並有較強的研究能力及一定的成果,才能創造性地開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