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從數據庫泄露看我國信息安全隱患和對策(2 / 3)

第二,相關法律製度不健全,監管部門處理不力。縱觀我國網絡法製管理的現狀,相關法律還相對滯後。由於網絡市場的“無國界性”,各國的發展水平也不一致,因此網絡的管轄權及法律適用性都難以界定。另外,由於互聯網的匿名性及身份的不確定性,使得證據的掌握不易,其效力也難以確定。這些因素都給立法部門和監管部門帶來不少困難,使得網絡信息安全立法和執法步履維艱。但是,針對我國網絡發展存在的問題,完善網絡立法成為現實的迫切需要。“無規矩,不成方圓”,隻有法律法規健全了,相關部門才能有章可循,才能保證我國網絡健康有序的發展。

第三,易遭受木馬、黑客、病毒的攻擊,技術水平有待提高。網絡信息安全設計多方麵的技術,這其中包括計算機科學、網絡技術、通訊技術、應用數學等等。但這些技術的發展存在的漏洞,構成了對網絡信息安全的威脅:盜用、偽造、病毒、黑客、特洛伊木馬、錯誤指向等,都對網絡信息安全造成了極大的破壞,大規模的計算機癱瘓,給各項發展造成損失。計算機網絡平台上,黑客攻擊事件越演越烈,已成為互聯網發展的一大難題。這些黑客很容易發現網絡漏洞,迅速製造事端,進行攻擊。雖然我國網絡防護體係針對黑客、病毒的蔓延,采取了很多措施,但總是“防不勝防”,病毒、黑客等總是能都“東山再起”。現階段來看,徹底根除病毒的隱患並不現實,但必須提高自身技術水平,針對這些惡意攻擊應采取更多強有力的對策,提供更好的淨化網絡環境,才能有效預防惡性事件的發生。③

第四,網絡信息的共享性、開放性,使得抄襲、侵權現象嚴重。美國未來學家D. 泰普思科曾所指出:“今日的網絡,不僅結合了科技,更連接了人類、組織及社會。④可見,網絡發展的最大作用在於將千千萬萬的網民連接在一起,使個體之間能夠互通有無,進行信息傳遞,信息共享。而這種資源共享帶來的一大問題便是網絡抄襲、侵權現象。

網絡侵權,顧名思義,指在網絡環境下發生的侵權行為,即行為人由於過錯侵害他人的財產和人身權利,依法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的行為,以及依法律特別規定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的其他致人損害行為。隨著互聯網的普及,網絡侵權行為屢有發生。例如,網絡侵犯著作權、肖像權、名譽權等。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實現了信息傳播的自由化,便捷化,卻也對信息安全造成了不良影響。網絡環境的複雜化、多樣化要求我們必須正視這一問題,確保網絡信息傳播的安全性。

三、保證網絡信息安全的對策

針對網絡信息安全存在的問題,許多專家及相關人士也在積極努力,采取各項措施,來保證網絡信息傳播的正常渠道及正常秩序,盡量避免負麵、惡性事件發生,為人們日常生活提供健康、有序的網絡環境。指其中包括:

第一,不斷提高網絡安全防禦措施,提高網絡傳播技術水平。不斷發展科技,完善網絡惡意攻擊的防禦體係,強化網絡安全技術手段,為網絡信息安全提供可靠的保證。隨著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防火牆技術、加密技術都有所進步,連接網絡使用的關鍵設備都必須給予嚴格的控製及認證。另外,各種網絡平台逐步建立起身份認證係統,使得信息的獲取更為合理、合法。為了使危害降到最低,單一的保護往往效果不是很理想,要采取多種措施全方位的保護信息安全,才能取得最佳效果。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