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文水縣梨樹提質增效關鍵技術(2 / 2)

1.“肥水膜”一體化技術

在樹冠投影邊緣向內挖深貯肥穴4-6個,將作物秸稈或草捆成草把放在水中浸透,然後,將草把放入穴中,每穴施有機肥、過磷酸鈣等與土混合填入穴中踩實,整理樹盤,使肥穴低於地麵,形成盤子狀,每穴澆水後複膜,邊緣壓實,中心打一小孔,便於追肥、灌水、采集雨水。貯肥穴可維持2-3年。改善果樹根際微域環境,有利於養分的轉化、吸收和利用。也可以在秋季施基肥後立即把施肥區域用地膜覆蓋,這樣能夠將秋季較好的墒情保持到來年的春季。

2.果園施肥技術

灌溉條件差的果園采取秋季基肥、果實膨大期追肥的2次施肥方法,以秋季早施基肥為主,施入總養分的60-70%,可把1/3的氮、全部的磷、1/2或全部的鉀在秋季施基肥時和有機肥一起混施,僅留2/3的氮或1/2的鉀在果實膨大期追施。降雨較多或有灌溉條件的果園,采取秋季基肥、春季和果實膨大期追肥的3次施肥方法,秋季施入總養分的50%,可留1/2的磷肥、1/2的鉀肥和2/3的氮肥於次年花期和果實膨大期分兩次追施。

施肥量應根據土壤肥力水平的高低和產量水平加以調整。盛果期樹,一般畝施優質農家肥2000-3000kg,畝施化肥折合氮20-30kg、磷15-20kg、鉀20-25kg。

3.果園生草覆蓋技術

我縣果園土肥水管理粗放,普遍實行清耕製,造成土壤營養物質匱乏,同時損壞了大量毛細根,影響樹體對營養物質的吸收。清耕製果園地表受冷熱、幹濕因素的影響大,不利於根係活動。長期采用清耕製,會導致樹體早衰,產量、品質下降。實行行內覆草,行間生草相結合,是實現土壤管理的最佳方案。

行間生草:果園適宜的生草草種,應選擇根冠比小、根係淺的白三葉、紅三葉、百脈根等,也可自然生草。生草的最佳時期應在6-8月,該時期種植氣溫相對較高,又有一定的降水保證,播種容易成功。在草長到一定高度時,及時刈割覆蓋。

行內覆草:生物覆蓋就是在果園樹下覆蓋15—20厘米的雜草或作物秸物,注意樹幹周圍留20公分,每年加蓋,保證厚度,4—5年後耕翻重覆。覆草最佳時期為6—7月份,麥秸資源豐富,並經過雨季,使覆草沉實腐爛,避免冬季火災隱患。連續覆草後土壤有機質含量將明顯提高。

三、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

存在的問題一是果園密閉病蟲容易滋生、打藥困難、防治不徹底;二是缺乏對病蟲發生規律的了解,沒有掌握用藥關鍵期,盲目打藥,增加打藥次數,病蟲產生抗藥性,防治效果不佳,果品農藥殘留量超標。為了順應市場需求,以生產綠色果品為目標,對主要病蟲害進行預測預報,進行病蟲的統防統治,提高防治效果,減少化學殺蟲劑施用量,達到綠色食品要求。防治策略以農業防治為基礎(清除病蟲源、人工捕殺、刮老翹皮等),以物理、生物防治(放養天敵、燈光、黃板、誘蟲帶誘殺越冬害蟲,性外迷向劑防治害蟲,自動物理滅蛾燈抑製害蟲)為重點,根據病蟲害發生危害的特點,當病蟲發生數量超過防治指標時,盡量選用生物源農藥、礦物源農藥和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科學應用化學防治。把病蟲害控製在經濟受害水平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