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長安出發,沿著渭河西上,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東漢帝國位於涼州最東邊的漢陽郡。漢陽郡原名為天水郡,由漢武帝打通西域後設立。公元105年,東漢朝廷將其改名為漢陽。
漢陽郡的郡府位於冀縣,而冀縣的中心便是冀城了。自從馬騰和韓遂第一次闖關中被擊退,涼州大亂,東漢帝國派來的州牧便不敢呆在原本是州府的武威郡姑臧縣,而退守到了東側的漢陽郡冀縣。在那之後,在老州牧韋端的治理下,漢陽郡以及周邊各郡的流民也算是安居下來,入籍的入籍,入伍的入伍。
因治理有功,老州牧被朝廷提拔為太仆,專門管理馬匹的供給和采購,漢陽民眾都深以為榮。自從漢武大帝建立起強大的騎兵部隊,驅趕匈奴人遠離華夏之後,騎兵一直是朝廷花重金供養的常備部隊。對於入伍士兵來說,能作為一名騎士,快速突進,輾轉騰挪,擊敵於迅雷之勢,都是漢代軍人的榮耀。同時,漢帝國為了培養良馬,在涼州地區也是下了一番功夫,建立了多處禦用牧師苑。這些牧師苑不僅培養馬匹,同時也培養騎士。
此後,涼州州牧的位置由韋端的兒子韋康接替。對於父親留下的政策和製度,韋康竭盡心力地維護著,以至於老州牧去世之後,漢陽郡也沒出什麼大亂子。
自漢陽郡設立以來,人口逐漸增多,在地方形成了四大豪族勢力,其中一族便是薑家。薑維的父親薑煛是漢陽郡的功曹,相當於今天的參謀幹事,陪同郡太守處理各種政事。作為邊郡官員,無論文武官員,都要隨時準備帶兵打仗。功曹的俸祿當然不能和郡太守相比,但對一個人口不多的小家來說肯定富富有餘,而真正的薑家族長乃是漢陽郡太守薑敘。
薑敘武藝高超,比薑煛年長不少,在東漢末年的亂世之中,能做到太守的位置實屬不易。他對那些當了太守就不知道天高地厚的同行嗤之以鼻,忠誠地執行著東漢帝國的指令。薑煛時常陪同薑敘視察民情,偶爾也會深入羌胡做些安撫工作。薑維從小就在這種民族情感和騎士精神下成長起來。當然,他也不能忘了讀書。
東漢末年,官學盡廢,私學盛行,對於飽學詩書的士大夫來說,社會地位不減反增。不過,對邊境諸郡的學齡兒童來說,能夠得到基本教育還是一件奢侈的事。大多數百姓而言,吃飽穿暖才是首要目標。至於那些讀書學習的事兒,也隻能留給有權有勢的大家族了。
薑煛讀過一些書,算是涼州頗有文化之人,但是繁忙的工作讓他也無暇好好安排薑維的教育。薑維三、四歲時,薑煛便被調到附近的曆城就職,無奈之下隻好花錢送他進了私學,讓梁家的人來照顧他平時的日常。薑煛的妻子楊氏也是羌胡女子,嫁到薑家之前沒學過什麼織布種田的技能,除了騎馬習武,也就是陪著薑維讀書了。
梁家人也很照顧薑家的兩位,沒有因為兩人有羌胡血統而孤立,相反,梁家的兩位子弟對薑維更是照顧有佳。梁家的大兒子名叫梁緒,比薑維大五歲,小兒子梁虔,和薑維同歲。梁緒時不時會帶著梁虔和薑維習武讀書,偶爾還會騎馬到冀城城外玩耍。這座不大不小的冀城,北靠渭水,南抵秦嶺西脈,除了是這幾位孩子的家鄉以外,山水之間,幾裏見方的小城同時也守護著東西來往的商人,維護著通向關中的動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