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前夕】潼關大戰(上)(1 / 2)

公元211年,漢獻帝建安十六年的正月,曹操帳下的百官們在大本營鄴城迎來一場意料之中的任命——曹操(借漢獻帝之手)任命自己的兒子曹丕為五官中郎將。

我們都知道曹操有許多兒子,而在確立自己繼承人的事情上,起初是在曹植和曹丕之間猶豫不決,於是采取了一些手段來測試二人。相信這些故事對於讀者們已經耳熟能詳,最終,自負清高但擁有天才般文學造詣的曹植輸掉了這場對決。同樣擁有不俗的文采,但隱忍而腹黑的曹丕,也最終在自己的父親心中證明能夠駕馭以後混亂的局麵。

於是,繼承人選一旦確定,那麼就是提拔培養了。對於普通官宦子弟來說,無非是先象征性的“舉孝廉”,然後進入政府機構的候選人名單,在學校裏麵師從一些名士,等到了成年之後再進入官場。而此時的曹丕已經25歲,正是年輕氣盛之時。五官中郎將,正是這如禁軍大統領一般的頭銜,理所應當地成為了丞相曹操身旁一位絕對不會背叛自己的副手。

到了三月,曹操派司隸校尉鍾繇討伐張魯。三年前的赤壁一戰,讓曹操深切地認識到了長江天塹的威力,被孫權和劉備的聯軍一把火燒回了北方。此前,為了讓自己能安心南下,曹操已經動用了各種手段來維護關中和隴西地區的安寧,不能讓自己腹背受敵。其中一個策略,便是讓張既前去說服在關中屯兵的馬騰入朝為官。

馬騰本是關中人士,與韓遂等人一起在涼州起兵。董卓入洛陽作亂之後,以袁紹為首的反董卓聯盟不斷湧向洛陽勤王。最終,董卓被孫堅擊敗,逃回長安,不久便被呂布刺殺。董卓死後,關中大亂,其部下各自為戰,相互攻伐。

此時,馬騰和韓遂暗地裏打著救主的名義,衝進關中想幹出一番事業。然而,這兩人騎馬打仗是一把好手,而玩起權謀政治還隻能算是新手。不久,兩人的計策泄露,被打回了涼州。患難之交見真情,馬騰和韓遂不想再趟渾水,打算在這亂世之中謀得一處安身之地。於是,兩人結為異姓兄弟,締結互不侵犯,共同對抗入侵者的盟約。

不過好景不長,馬騰和韓遂兩人最終還是因為各種矛盾而大打出手,弄得涼州上下雞犬不寧。當時曹操剛立了漢獻帝,正在東征西討之時,不想多線作戰,便以朝廷的名義派人去給他們倆講和。最終,在涼州刺史韋端和司隸校尉鍾繇地勸說下,兩人各退一步,老死不相往來。韓遂往西退入隴西,馬騰則進入關中,在距離長安不遠的地方駐紮下來。

不過,曹操南下討伐劉表之前,對於西邊的局勢仍舊不放心。為了能夠安心南下,駐紮在長安周邊的馬騰便是他心頭的一根小刺。馬騰在關中和西涼折騰了二十年,一無所獲,除了和西方的羌胡部落關係較好以外,也沒有什麼機會東山再起了。於是,馬騰帶著全家老小兩百多口人,浩浩蕩蕩地進了鄴城,留下自己的兒子馬超統領剩下的軍馬。

東方和北方已定,南方艱難,曹操的目光自然又回到了西方。張魯割據漢中地區多年,以五鬥米教教化民眾,得到了大量關中和西涼流民的依附,一時也算兵強馬壯。曹操派司隸校尉鍾繇討伐張魯,也是想試探一下西方勢力們的態度。若是眾人都隔山觀望不動,那就拿下張魯再說。若是眾人群起響應曹操,自然是最好的結果。但是,最不願意看到的結果,偏偏在這關鍵時候出來攪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