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官製發一下,順便本書為架空,所以裏麵的變動也會在這裏說一下。
最高權力者為皇帝,皇帝下設三公九卿
郡設郡尉,郡守,監禦史。
郡守管理下屬各縣,縣設縣尉,縣令。
縣令管理下屬各鄉,鄉下設遊徼,三老,嗇夫(管理大鄉),有秩(管理小鄉)。
三老管理下屬各亭,亭設亭長。亭長管理下屬各裏,裏設裏長。
能上朝的
三公:
丞相
丞相是最高的行政官,上承皇帝詔命,下統百官,總攬政務。
禦史大夫
秦創置禦史大夫,掌監察百官,為左丞相。禦史大夫屬官有兩丞,一為禦史丞,為大夫之副;一為禦史中丞。其中禦史中丞因為統領侍禦史和諸郡監禦史,可以命令禦史按章糾彈百官,權力尤重。ps:本書裏麵這樣的官員權力輕,不出現。
太尉
太尉為最高武職,統領諸軍,負責各級軍官的任免與考核。ps:不在前線打仗,必要的時候才會上,一會解釋。
九卿(主要跟著丞相幹活):
奉常,掌宗廟祭祀禮儀。
郎中令,掌殿中議論、賓讚、受奏事、宮廷宿衛之事。下麵還有附屬幾個官職:大夫,為專門的諫議官;郎,為待選之官;謁者,掌殿廷朝會禮儀、接受臣民章奏;
衛尉,掌皇宮諸門屯兵。就是看門的……
太仆,掌皇家車馬。曆史上的趙高幹過這事,不是本書中的趙高。
廷尉,最高司法官。
宗正,又稱宗令,掌皇族親屬及登記宗室譜牒。
治粟內史,掌諸穀物、金玉之貯,相當於國庫司庫。
少府,掌皇帝私產,照料皇帝日常生活起居。能進出皇宮禁地的人,雖然九卿之末,但是這個待遇可不輕。下麵還有一些管各類生活起居的官員,本書統統不出現了,不然太複雜了。
警衛、是從、宮裏的官員,保留部分,其他均為太監:
中尉,掌京師治安、兼管消防,是京城的衛戍長官。
將作少府,掌皇宮等公共建築事務,本署有兩丞,左右中侯。
典屬國,專掌召撫西南諸夷ps:不留,周邊的都是妖國,沒有屬國這一回事。
主爵中尉,掌諸侯以下諸爵的封贈及賓客祭祀饗食等事務。
中常侍,侍從皇帝左右,備皇帝顧問,可以經常出入皇宮禁地。
給事中,職掌同中常侍,位次之。
到這裏差不多都是大文官了,接下來就是太子、皇後之類的,不一一介紹,總之管什麼的都有,管侍衛的,管車馬的,反正都是官。
說一下武職,第二卷就是要跟兵卒打交道了,不得不說了:
太尉最高,不說,但是一般不在前線。在前線的是護軍都尉,執掌軍政,統領諸將。屬官:中護軍,領軍史,掌禁軍,參與武將的選補事務,遇將軍率軍出征時,則駐該軍監督軍政。
將軍前後左右各一個,位列上卿。特殊時期設上將軍、將軍,臨時管理之類的。
郡縣製度:
鹹陽因為是國都,所以不設郡守,其長官為內史。屬官:都水丞,掌水利;鐵官丞,掌冶金、製造農器;廩(lin三聲)犧丞,掌糧食倉庫和牧養祭祀用牲畜。
其他地方:
郡守,郡的長官。
屬官有:郡尉,掌郡駐軍,主管治安、偵緝盜賊。郡丞,郡的次官,輔佐郡守綜理郡政。ps:不那麼麻煩,親信倆字帶過。
往下的我基本沒怎麼寫到,所以簡單說一下。
縣裏麵的才是正式官職,分別有縣令、縣丞、縣尉、功曹、令史、獄掾(yuan四聲)、文無害、廄騶、倉吏、治獄吏。大家自己字麵理解吧。
然後本書設置了一個官位,叫大內密使,位列最高,監管天下百官,可與皇帝齊坐。
若是哪裏有錯,還請大神們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