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隔牆有耳(3 / 3)

“皇上明明有皇子,李謙卻想要一個癡傻的皇叔登基,雖現在朝野內外除了6仲已無人敢公然與他對抗,但這種逆之舉必定不能服眾,尤其是你大哥。如果不能得到鄧將軍的擁護,奕王就算爬了上去,鄧將軍也會立即拉他下來。”

“你是讓我找大哥?你不知道我大哥這人,他雖然瞧不上酒囊飯袋的富家公子,但心底其實對李謙還是很推崇的,否則怎麼可能任由李謙這兩年來這般攪弄朝堂?”

“如果他知道他是被李謙的表相欺騙了,你認為他還能由著他李謙亂來嗎?”

“什麼意思?”

“璃雅親口對李錦宜,她三年前在外麵生的那個孩子,其實是李謙的。兩人在王紫陽府中酒後亂性,但王紫陽幫璃雅隱瞞了下來。李謙連皇上的女人都敢碰,這種肮髒齷齪之人,你大哥正人君子怎會與他沆瀣一氣?”

鄧婕妤萬分震驚:“她與靖遠侯!這怎麼可能?”

“所以知人知麵不知心,那李謙平日裝模作樣,對他妹妹之外的女子連看都不看一眼,原來竟是這等下流。你隻將這事告訴鄧將軍便可,切記要鄧將軍先勿聲張,以免打草驚蛇。我要做足了勢,讓他李謙聲明掃地,看誰還敢幫他!”

臘月下旬,各地要員紛紛回京。薑昱受了一場風寒後臥床不起,四品及四品以上的官員述職由樞密使曹華、宰相李謙與新任吏部侍郎共同主持,四品以下的官員由吏部課考。此次回京述職的四品以上外派大員有四十多人,從早上一直到夜幕籠罩時分才結束,曹華作為子近侍和樞密使,代表皇上坐鎮旁聽,在百官麵前低調世故,不得罪任何一人,吏部侍郎也唯李謙是從,不擅自做主,如此一來,李謙成了所有人的焦點。眼下正是他需要拉攏人心之際,若處理不好,三年來的努力很可能會在最後一刻功虧於潰。鄧衍一直站在角落裏若有所思的看著,卻見李謙像平日一樣推誠布公,大中至正的指出每個人的問題,不因當前的非常時期對任何人的錯漏之處有所偏袒,倒讓所有朝臣都心服口服。

但當吏部侍郎虞禎對虔西觀察使彭彥畫圈通過時,6仲在下方喊了一聲“且慢”。

所有人目光都集中在他身上,6仲不慌不忙的上前一步:“彭大人賢良方正,臣亦有所耳聞,但虔州宜安、扶遠兩縣均空缺近一年,導致兩縣亂象叢生,賦稅無收,彭大人作為虔西觀察使、虔州刺史,對所轄之地就如此不聞不問嗎?”

彭彥為李謙早期舉薦,6仲所言,實是指責李謙用人不當,業績評述不公。這時江南鹽鐵使李錚出列道:“6大人有些誇大其詞了,誰都知道宜安、扶遠兩縣乃煙瘴之地,自虔州立州以來,多有官員或死或病於兩縣任上,這幾年愈嚴重,是以兩縣邑官常缺,或由當地土官將文索案牘移至鄰縣批閱,扶遠民風不化,亂象自古即有,實非彭大人之過。”

6仲哼了一聲:“正因如此,皇上才寄厚望於彭大人,還能因為是塊難啃的骨頭就不啃了嗎?眾所周知,我大周轄內有多個貧瘠州縣官員屢屢辭任,除了地方一級大員有責外,難道不是宰相之失嗎?若都像平江那等富庶之地,隨便派個黃口兒都能治理,何須彭大人這等人才。”

平江刺史蕭冉是州級官員中最年輕的,由浙西觀察使兼江南鹽鐵轉運使李錚舉薦,聽到6仲諷刺,忍不住要出來辯駁,但看到李謙製止的眼神,默然退回剛邁出的步子。

李謙拿過吏部侍郎虞禎前麵的批述,加批“留任查看”幾個字後遞了回去,並未流露一絲不滿,掃了眼殿內諸人:“地方官員是百姓的父母官,但自古以來,任地方官就有衝繁疲難之苦,是以人人都想盡辦法從地方往上爬。這本是多年弊病,本官卻因習以為常而失了關注,6大人所甚是有理,其他同僚盡管直言,本官自當責躬省過。彭彥留任一年,薪俸減半,著其盡快處理宜安、扶遠兩縣問題。”

李謙主動認錯,倒叫6仲再挑不出理,別人更不敢再有置喙之言,殿中述職很快順利結束。(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