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備戰李謙(1 / 2)

6洵與陳達的屍送回永昌後,李謙命刑部和大理寺共同驗屍,證實陳達乃窒息而死,並非劍刺斃命,張懷遠中了敵方之計,冤枉6洵,不僅導致6洵被燕州軍誤會報複乃至身死,更是極大的影響了軍心,實在不能再堪重任,加之6仲朝中黨羽主動上疏彈劾張懷遠,經李謙與眾大臣商議,罷免了張懷遠元帥與遼州刺史之任,暫行統帥之權,待朝廷派人前去接印後即貶往通州出任司馬。WwWCOM

此時遼州軍、燕州軍於朔州軍之間已互成水火之勢,統帥人選成了難題,既要能眾望攸歸,令三軍信服,又需有將帥之才,攻下央金山,為此朝堂之上爭論不休,每個提議都有人反對,直到最後袁韜提出:“不如由靖遠侯親自前去如何?”

朝堂上一時安靜了下來,沒有人提出異議,李謙文韜武略眾所周知,薑昱從前出於忌憚,登基後從未給他兵權,但此時外敵當前,軍心混亂,能撿起這個爛攤子的,李謙無疑是最適合之人。

任命李謙接替張懷遠的聖旨很快頒下,李謙並未立即出,而是先派多名使臣大張旗鼓的前往西域諸國結盟,揚言要先斷了璃雅和敏哲人馬的補給,包圍央金山一年半載,不怕他們不投降。又放出風聲,既然決定了長困之策,那就不必趕著過去,坐馬車慢慢走,一個月後抵達央金山也不晚。

央金山中賬內,璃雅與葛全、沙木等聚集商討對策。

葛全道:“據我們宮裏的內應觀察,薑昱雖癡迷求仙問藥,棄朝政不顧,身體也衰敗不少,但不至於有性命之危,所以李謙不急於主動向我們出擊,而是用遠交近攻之策,唆使西域諸國不再賣糧食馬匹給我們,時日一久,我們就會缺糧少馬,軍心渙散,除了投降,隻有出山與他們決一死戰。”

“那就趁現在他們三軍還在互咬,沒有撤兵之前逐個擊破,讓他們有來無回。”沙木道。

另外幾人也同意現在出兵,把目光都聚向璃雅,希望她拿個主意。

璃雅讚同:“二位的不錯,我們在山裏數年,就是為了有朝一日反攻大周,奪回我們的土地,如今走了張懷遠,卻來了李謙,如果等李謙整頓好三路人馬我們再出戰,勝負實是難料。不如趁現在三軍混亂之時,給他們一記重創,再趁勢追擊,十有**還能奪回王帳。”

此時,央金山西穀口的燕州軍於朔州軍已相隔一裏分營紮寨,璃雅與葛全商議過後,決定先派六千人分三隊連續三輪流夜襲近處的燕州軍營,朔州軍定會隔岸觀火並放鬆警惕,第三日晚上再派六千人馬集中偷襲朔州軍。同時,東邊穀口派兩千人出穀挑釁張懷遠的遼州軍,使張懷遠不能分出兵力支援西穀口,再詐降逃回山穀設伏,誘使張懷遠踏入埋伏。

“張懷遠那麼狡猾,他能輕易就上當嗎?”葛全有些疑慮。

璃雅分析道:“我們偷襲燕州軍營前兩日,張懷遠不會派兵,他會懷疑我們隻是為了削弱東穀口的兵力,讓他分兵支援燕州軍才故意如此,但第三日再偷襲,而朔州軍卻無動於衷後,按照正常做法,他應該會考慮派兵支援,而此時我們的人在他遼州軍營前搗亂,卻會擾亂他的思維,加重他對此前的判斷,認為我們確實是為了分散他的兵力,最終目的是偷襲東穀口的遼州營,並不會想到是在山中設套等他來鑽。他已經丟了帥位,若是在卸任前再吃一記大敗仗,通州司馬的位子可能都沒有了。這個時候,任他再謹慎,十有**會堵上一把,憋著火氣親自帶兵捉拿敢在帳前叫陣的‘宵之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