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060、圓利城戰,陳大複活(2 / 3)

起義軍在連續攻城作戰中既不能正確估量主客觀條件,又不講求戰術,一味盲目硬攻,忽視側翼保障,結果,不但沒有攻占一座炮台、一個據點,反使自己遭到不小的傷亡,進攻能力日益減弱,給爾後作戰帶來了很不利的影響。

圓利城軍雖然擊敗了起義軍的多次進攻,但葉遜那仍感兵力不足,顧此失彼,“攻剿則兵分而見寡,堵守則路歧而難防,策應維艱,戰守非易”,決定采取集中兵力“專注一處,先行掃蕩”,然後並力進攻他路的作戰方針。

土匪軍的第一個進攻目標是東路起義軍。其部署如下:參將衛佐邦率所部綠營及部分團練為中路,出東門直攻原物塘;千總馬超亮率城東團練乘船至東湧登岸,先占簸箕村,然後從右側進攻原物塘;把總黃鏞和縣丞鄭錫琦分率勇山、赤梁兵士從左側進攻原物塘;外委賴永清率安肥莊團練為後應。各路清軍於清晨突然向原物塘發起攻擊。起義軍倉促應戰,力不能支,隻好突圍外撤。一部分由陳建良率領從瘦狗嶺撤至新造,另一部分撤至市門口。土匪軍攻占原物塘後,將所有草房百餘間全部燒毀,實行殘酷的燒殺政策。

東路起義軍戰敗後,胡力共北路起義軍失去了左翼屏障,便由進攻轉入防禦,並采取如下防禦措施:加強各據點間的聯係,主動配合作戰;在主要據點周圍挖壕築壘,配置火炮、抬槍,在山坡、田埂、交通要道插上竹簽,撒布蒺藜;在有樹林的山坡上暗設火炮,布置伏擊陣地。

葉那遜在取得東路作戰勝利後,即集中東、北兩個方向的部隊,進攻北路。鑒於北路起義軍數量多,據點密布,他決定采取“先分其勢,複截其援”,“逐一剿洗”的方針,即首先圍攻靠近圓利城的幾個較小的據點,然後進攻主要據點。854年9月22日至10月1日,土匪軍先後攻占了棠夏、沙湧、黃家店、瑤台等起義軍據點。10月11日,土匪軍向刀神祠進攻時,突遭分散在附近各鄉的起義軍截擊,被迫後撤。為此,決定首先分路“清剿”東北、西北各鄉小股起義軍。至854年10月21日,十三鄉的起義軍均被擊潰。這時,北路起義軍尚有市門口、蕭岡、龍潭觀、雞欄岡等重要據點,彼此呼應,互為犄角。迨至854年11月3日,上述據點也逐一被清軍攻占,起義軍傷亡重大,餘部退向石井、石門等處。

清軍攻占北路起義軍主要據點後,即采取水陸夾擊戰術,進攻西路起義軍。至855年1月中旬,石井、石門以及附近各鄉的起義軍均被擊敗。起義軍首領何六、周春、甘先等率部北上,參加圍攻唐南州的戰鬥,後又退入漢西;胡力共則率部轉移至海上的劉永礁坪。

正當清軍瘋狂進攻北路起義軍之際,漢殊蠻侵略者接受葉那孫義的請求,於855年12月13日公開派遣艦隊,闖入內江,充當土匪軍鎮壓起義軍的後援。葉那遜有恃無恐,便立即進攻鴨子河以南的起義軍。但由於鴨子河港汊紛歧,東連獅子洋,西連市門江,起義軍水軍出沒無常,曾於大黃滘、新造等處大敗土匪軍水軍,使土匪軍的“堵剿倍形吃緊”。這時,候補道沈棣輝提出了先破廠承口的建議,他認為廠承口是起義軍的重要據點,是輜重和精銳的集結地,廠承口一破,其餘便可一戰而定。葉那遜接受了這一建議,命沈棣輝統一指揮陸路兵勇近萬人,戰船百餘隻、水勇三千人,連同原駐市門口附近的兵勇四千七百餘名,向廠承口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