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支春天

卷首語

作者:董修寧

時令已是正月,渴望春天的火急火燎的心情似乎需要降溫了,因為時序已步入春天。但冬天像是戀家的遊子,東瞅瞅西看看,猶猶豫豫,磨磨蹭蹭,始終不願邁出門檻。料峭寒氣,還在砭人肌骨,那作為嚴冬標簽的棉衣,也賴在身上不肯退場。但螳螂檔車,終究是白費力氣,春是注定要來的。我迫不及待的盼春心情,竟使我有了提前預支它花花綠綠鈔票的衝動。

看公園裏的柳樹吧,就像一個頑皮的孩童,蹦蹦跳跳地跑出門,口無遮攔把春信和盤托出。柳枝纖細如絲,點點柳葉附著。“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賀知章一反士大夫的審美觀,對平民般的柳樹擊節而讚,真是令人振奮。這不登大雅之堂的農家女,這含蓄溫婉的小家碧玉,其風采難道不令人傾倒嗎?不說她風中曼妙的舞姿令人遐想,單是它在寒風裏報春的勇氣就讓人佩服,白居易有詩“何處未春先有思,柳條無力魏王河堤”。柳條低垂,春意開始萌動,春的大戲已拉開了帷幕。

“柳”字和“留”諧音,柳枝渺渺綿綿,絲絲悠長,古人習慣折柳以慰離人。“灞橋折柳”一典,使得柳進入萬千詩詞,成了重要意象。它的淒淒傷別,含煙惹霧之態,把離別演繹得淒惻動人。

如此說來,從點綴春景到折腰送人,柳樹竟有舍生取義的高標。

最妙的是有一場綿綿的春雨。春雨的美是含蓄的,就像一個教養極好的淑女,不去擦脂抹粉,自由一番天然精致的素麵示人。她的愛也是不顯山露水的。當豔陽高照,萬物呈現春色的身軀有些疲憊時,雨就悄無聲息地飄然而至,使天地也輪換了墨色。她輕佛著春劇的演員們,讓它們中場有個小憩,以便養精蓄銳,把春劇再次推向高潮。多麼善解人意啊。

“天街小雨潤如酥”,細膩綿滑的奶油的酥潤是什麼味道?什麼感覺?這樣美好的感覺,何不一任春雨撫摸。春雨絲絲的天氣裏,是無需帶傘的,帶傘是拒絕了美,拒絕了情調。在公園的長椅上,默默坐著,看那疏雨散落湖麵,在一塊湛藍的宣紙上洋洋灑灑,成一卷墨寶,“佳作自天成”,這樣的風雅意境,豈能錯過!

春天的嫵媚多姿,單靠目之所極,豈不是太單調了?耳之所聞,一樣教人陶醉。枝頭已是繁花朵朵,“紅杏枝頭春意鬧”,在這個多情的季節裏,這些和人一樣有著情感的精靈們,用他們鳥族特有的語言,商量著家事,情事。它們的生活浪漫多姿,時而引吭高歌飛,時而翩翩起舞,沒有紅塵中的是是非非,恩恩怨怨。那種叫杜鵑的鳥,唱著“不如歸去”的歌詞,寄托著漂泊遊子的思鄉濃情,“驚覺夢,弄晴時,聲聲隻道不如歸”。這些通靈的動物們,一樣有著七情六欲。

……

春日芳華無盡,難以盡訴。

對春的愛,對春的滿腹情愫,使我等不到存折到期。事實上,我僅僅提前預支了她無限風光之萬一,聊以自慰。等她如約而至,春潮滾滾的時候,我再細細美美地品嚐。如此,我就有了兩個春天,這是何等的福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