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工人和機器(1 / 2)

讀者朋友,如果你喜歡這本小說的話,請幫我收藏,送花,評論,或者發個紅包??,會心一笑的時候,請記得指尖還在辛苦碼字,請用你的實際行動支持我哦!

眾人將孫務本讓至首座,重新添碗加筷,撤換饌肴。孫務本扶著酒杯不等眾人開口問便先自己說道:“聖上同意了!”

幾個人中隻有尹精忠知道孫務本什麼意思,尹精忠便解釋道:“斷頭山上還有一個更大的山洞,太孫與我商議把機械廠建在那裏。既保密又安全,上佳之地!但是事關重大,需要聖裁,剛才太孫入宮,就為此事。”

孫務本道:“不錯!工廠和兵營的選址都確定了。工廠在斷頭山山洞裏,兵營暫時借用侍衛營的場地。現在還有沒解決的問題就是工人招募還有招募後這些人的衣、食、住。大家都想想,有什麼主意?”

尹精忠接話道:“上午話說一半,接著話茬再講我的看法:工人的年齡不宜太大,更易教育,除非本身原有一技之長,另當別論。我思來想去,工人隻有從養生堂裏找最合適,年紀合適,家世清白,最易管理。”

孫務本點點頭,很以為是。張椽不懂,插話問道:“什麼是養生堂?”

尹精忠便解釋:“養生堂是聖上特旨建辦,專門收養孤兒的地方。當年戰事頻仍,各地到處都是無家可歸的孩子,聖上憐憫,特旨建辦。”

衛勝青點點頭道:“就是福利院!”

尹精忠道:“性質差不多,不過這些孩子長大之後幹什麼由官家分派。一般都是男孩當兵,女孩做婢。也有留在堂裏做教養官的,但是很少。”

張椽又問:“當年建國之初,孤兒數量多也就罷了。現在太平幾十年了,孤兒的數量還很多嗎?”

尹精忠道:“張大人有所不知,當年戰火四起,生靈塗炭。大部分孤兒都死於非命,能進養生堂的不多。現在雖然天下承平日久,但是貧苦人家生了卻養不起,許多孤兒就是被父母扔到養生堂門口的。加之這幾年京城周邊各府多有災害,流民都湧到京城,養生堂的孩子早就人滿為患了。”

尹精忠頓了一頓繼續說道:“京城共有三處養生堂,每堂最少能養一千五百個孩子。饒是如此,負責供養養生堂的戶部侍郎米大人仍是整天向我抱怨選走的孩子太少。戶部供養這些孩子,早就覺得吃力了。”

“不錯”一直在一旁聽眾人說話未曾開口的裘龍突然說話,“我就是養生堂出來的,當年我們那一批十四五歲的孩子就有一千人,其他年紀的孩子加起來恐怕不止四五千。僧多粥少,我每天盼著的就是吃頓飽飯。所賴皇恩浩蕩,要不是尹大人將我選入太孫府衛隊,我裘龍哪有今天?現在和太孫爺同桌吃飯,真是我幾輩子修來的福氣。”

衛勝青道:“裘大哥你能有今天不光是皇恩浩蕩,還有你自己的努力。對於一個穿越到二十一世紀參加PLA的古人,你真是獨一無二的特例!”

眾人聽了都點頭,裘龍道:“說句沒臉皮的話,有時候我真覺得自己的運氣不差。在這邊世界沐浴聖恩,在那邊世界也能遇到貴人,祖上幾輩子修得福氣都讓我一個人占了。”

張椽對裘龍的參軍經曆一直好奇,現在聽他說到這裏,不由問道:“裘大哥你這段經曆當真傳奇啊!有興趣跟我們講講嗎?”

張椽說完,衛勝青也附和要聽,孫務本咳嗽一聲提醒道:“大家不要跑題,咱們討論的是工人的問題,不要越說越遠。”

裘龍立馬會意,端起酒杯笑道:“太孫爺教訓的對,是我跑題了,我自罰一杯!”說罷仰脖幹了一杯。

尹精忠也笑道:“罰酒喝了,咱們回到正題。我剛才說從養生堂選工人,每年等待分配的孩子年紀就在十四五歲左右,數量大概八九百人。粗選兩百個應該沒問題。”

孫務本道:“工人數量我還要回去問問李瀟。不過先按200個招,如果招多了就篩下一批。”

“我看不如這樣”裘龍插話道,“這些孩子都以招募侍衛的名義選拔,先在侍衛營跟著訓練。等到確定好要招的人數,在從中選出合適的。等待選拔這段時間裏搞個軍訓,以後也便於管理。”

衛勝青伸著大拇哥點讚,佩服的說:“裘大哥不愧是PLA出來的,這個主意很好。”其餘眾人也覺得可行。

商量已定,孫務本重新布置任務:尹先生、裘龍、張椽、衛勝青留在華朝招募人馬;孫務本自己回二十一世紀處理機械廠的事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