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朋友,請收藏我的小說,這樣便可以及時看到更新。我的更新量會參考收藏和點擊!求推薦,求收藏,求鮮花,求紅包。)
“第一件,就是要訓練一支現代化的特種部隊。”
這件事尹精忠是知道的,那天在馬車上他和太孫一路談論的就是此事。
“第二件事,尹先生一直就想做,無奈幾次上書都被駁回。”孫務本說這話時是麵向裘龍、衛勝青、張椽的,意在解釋。
\"那麼\"尹精忠忍不住問,\"殿下說的可是引入那邊的科學?\"
\"不錯!\"孫務本微笑著,同時糾正道,\"不過科學的涵義何其龐大,現在我們沒必要全係統的引入,隻要學習他們的技術就行。有這麼一點優勢,也足以讓我們睥睨寰宇。\"
\"太好了!\"尹精忠顯得很興奮,這個消息對他來說宛如久旱甘霖般的舒爽,\"殿下有甚吩咐,臣必竭肱骨。\"
孫務本等的就是這句話,老實不客氣地說,單憑孫務本和李瀟他們幾個,對事業的激情是夠了,但是能力卻遠遠不足。如今有了尹精忠和裘龍的加入,孫務本對自己要做的事便更有了把握。不說別的,這二人在兩個時空穿越多年,兩個世界的情形和規則也一清二楚,他二人的助力至關重要。
按照孫務本的想法,尹精忠主要負責華朝時空的統籌工作,他和張椽一老一新進行搭配。另一邊,是裘龍和衛勝青組合,兩個組合一文一武。至於李瀟那邊,暫時還不用他頻繁穿越,可以專心搞搞技術。
孫務本把訓練士兵和工人的計劃大略跟尹精忠說了一下,話到最末,孫務本給尹精忠派出了第一個難題:\"現在招募士兵的問題暫時無慮,隻是這批工人要怎麼招募,倒要先生想想法子。\"
尹精忠在孫務本介紹工廠的時候就在籌劃招募工人的問題,等到孫務本問出口,他的心中早已有點眉目。不過做事向來謹慎的他沒有急於出口,而是先向孫務本討教:\"敢問殿下這工人的年齡是否有限製?\"
這話問的孫務本一怔,他隻想著招募工人來開工即可,年齡似乎並不是需要考慮的問題。
尹精忠見孫務本滿是疑惑,急忙釋疑道:\"依據我多年為殿下選訓侍衛的經驗,越是年紀小的孩子越容易適應‘那頭’的環境。譬如有一年,我招過一個三十歲的武林好手,在侍衛營訓練時沒有任何問題。但是一旦到了‘那邊’還是改變不了這邊的行為習慣,好幾次露出馬腳,不過幸好‘那邊’的人也並沒注意。後來,我在選擇侍衛兵的時候,隻從十五歲以下的孩子裏麵挑。訓練的時間是長了點,但是他們接受快,很容易適應‘那頭’的生活。”
尹精忠的見解給了孫務本很好的啟發,越來越覺得找尹精忠辦這事確實找對了。尹精忠的擔憂不無道理,但眼下卻不用擔心,因為工廠是建在華朝這邊,那些工人自然不會有“時空差”的問題。
他又把設廠在華朝的主意跟尹精忠說了,尹精忠聽了眼睛睜得大大,一副極其驚訝的表情讓孫務本著實印象深刻。但這表情頃刻之後便即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副唯唯諾諾敷衍塞責的神態。孫務本心中訝異,料定尹精忠有話要說,便把話題更多的轉到士兵招募上,裘龍和衛勝青、張椽不知就裏,大家討論的熱火朝天。
討論出來的結果,由尹精忠負責出麵召集太孫府所有侍衛,在城西南郊的演武場進行選拔。選拔標準由裘龍和衛勝青負責製定,起草工作立刻進行。孫務本為了想和尹精忠單獨談話,又讓張椽去參與裘、衛二人的工作,名為輔助。
裘龍、衛勝青、張椽鋪紙磨墨,在衛勝青住過的那間配房忙著製定選拔標準。孫務本悄悄拉了尹精忠到正堂內室小炕上密聊。
孫務本開麼見山:“尹先生,剛才說在華朝設廠招工,我看你似有話說?”
尹精忠滿臉躊躇,欲語還休,一副不知道該不該說的樣子。
孫務本又道:“尹先生,此刻四下無人。知之者天地你我而已。但有話說,隻管說出來。我左耳聽,右耳冒,反正絕不是先生告訴我的。”
尹精忠正在躊躇,聽了孫務本這話不敢再有猶豫,歉然說:“此事說來幹涉重大,不過太孫既然把話說到這,臣不能有所隱瞞。”
聽他這麼說,孫務本興趣更大,尹精忠平複一下內心波瀾,緩緩問道:“殿下應該知道‘三月之盟’的事吧?”
“三月之盟”,孫務本自然知道,而且幾乎每個華朝人都知道。所謂“三月之盟”是指當年孫維、區青、李昭、尹正、王之倫四個異性兄弟在開國立朝之前的一個月,也就是聖曆元年三月,定下的的一個盟誓。誓約有三條,大意是:一、區、李、尹、王尊孫維為帝,且發誓永遠效忠追隨。二、兄弟五人決不可自相殘殺,若有先動手者,全天下共討之。三、華朝不設異姓王,國公是人臣至尊,且區、李、尹、王的後代世襲罔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