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協調社會內部的關係,構建融合意識
盡管民族地區眾多的民族價值追求之間存在著諸多的矛盾,但是,通過這些矛盾我們依然可以看見這些價值追求背後所存在的一些統一性。民族地區的民眾需要不斷培育個人的融合意識,有效融入到民族內部以及搞好同其他民族之間的社會關係。樹立積極、正確的社會意識,在明確自身社會角色的同時也要給予他人以足夠的尊重,相互理解。與此同時,遵守法律法規、道德,不斷約束自己的行為,以客觀的態度對社會和他人進行評價。此外,還應參與到道德建設等各項社會活動之中,進行相互監督與約束。通過這些方式,人與人之間的良好關係軌跡便會逐漸趨於穩定,那麼有秩序的社會環境也就得以形成。
3、協調個體間關係,構建共生互助意識
由於受到現代性信息的影響,民族地區一部分人的自我意識逐漸加強,而集體意識則相應減弱,為此,在引領價值追求的背景下,應當努力樹立共生互助意識。[4]個人的發展不能離開群體、國家而獨立存在,個人應當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導下樹立符合實際、立足民族的共同理想。對於個體發展而言,個體應當而且有權利去追求自身的發展,可一旦個體與國家的關係處理不好,其生存環境、狀況也將受到不利影響,最終會製約自身發展。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發展曆程向我們詮釋個人發展與國家發展之間的依存與促進關係,隻有將個人發展與國家、民族的發展聯係在一起,積極融入到中華民族這個和諧、統一的大家庭中,才能為國家發展、民族複興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青年要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J].中國高等教育,2014(10)4-6.
[2] 江家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中國夢”的實現[J].中共南昌市委黨校學報,2015(02)33-36.
[3] 徐仲偉.科學發展是馬克思主義關於發展問題在當代中國的價值追求[J].重慶郵電大學學報,2012(11)1-5.
[4] 馬可、李承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的實踐困境與破解方式[J].探索.2013(04)112-116.
【作者簡介】
楊 陽(1970-)女,貴州天柱人,貴州財經大學教授,思想政治教育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方法.
王福帥(1989-)男,貴州丹寨人,貴州財經大學2012級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