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是這陰山漢墓發現沒多長間,離陳金亭帶著的考古隊進入後山的時間間隔太長了。他們怎麼可能在那大山中呆了近十年的時間呢?
難道是陳金亭帶的另一隻考古隊,但是他又是什麼時候從山中出來的呢?
這就成了我心中的一個問號。
這事一直都沒有答案,直到後來,我上了大學選擇了曆史係之後,對於陳金亭的了解才多了起來。
這陳金亭陳大隊長可不是我先前想的那麼簡單,在考古界此人可是個聲名顯赫的人物。
陳金亭不僅僅是東北某著名大學考古係的教授,而且還是中科院的院士。
然而讓他在考古界聲名鵲起的事情卻還是和陰山漢墓有關。
我初中的時候看的關於陰山漢墓的文物展覽,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除了一具萎縮的幹屍和一些金銀首飾以外,最吸引我們的也就是那撮枯黃蜷曲的毛發了。
然而事實上並非如此,陰山漢墓中還發現了一些離奇的東西。
這些東西當時並不是隨意能展出的,在某種程度上,在剛剛改革開放沒幾年的大環境下,這些發現的東西還被列入了嚴格的保密條例中。
所以很長的一段時間裏,人們根本就不知道其實在陰山漢墓中還發現了其他的很重要的東西。
直到又過了幾年,其中的一小部分東西才被公開的展示了出來。
這些東西一出世,對於全世界來說可以說是引發了一場不小的地震。
而隨著這些東西的出世,陳金亭作為陰山漢墓的發掘人,其名字也開始在全世界考古界中耳熟能詳起來。
有的人將其比作是東方的霍華德?懷特。不過顯然,陳金亭陳大隊的發現可比霍華德?懷特重要的多了。
至於陳金亭到底在陰山漢墓中發現了什麼,可能除了他自己和有限的幾個人以外,整個考古界沒有人真正的知道。
不過,對於他的一張手執金絲檀木盒站在一具彩棺前的照片,世界考古界中確實沒有人沒看過的。
讓他聲名鵲起的正是那個金絲檀木盒,裏麵裝著的東西就是他所公布出來的正是陰山漢墓中最有價值的考古發現。
盒子中裝的是一張殘舊的紅色羊皮......
一張舊羊皮裝在精美的金絲檀木盒中,這就已經足夠說明了問題。
那張紅色的羊皮被考古界譽為天書......
羊皮上除了幾個小篆可以辨認以外,其他的地方都是書寫著密密麻麻的無法辨認的古怪文字。
世界上有很多難以破譯的文字,例如梵文,西夏文,但是這些畢竟還是有學者能看懂的。
但是那卷羊皮上所書寫的文字卻和考古學家們以前所接觸過的任何古文字都不同。
其既不同與梵文西夏文,也有別於甲骨象形文。
陳金亭教授發現了這卷羊皮後,曾經用了整整兩年的時間去破譯其內容,但是最終卻是無果而終。
如果要是整卷羊皮上的內容都看不懂也就算了,偏偏羊皮上卻有著一行清晰的小篆。
“破此文當知天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