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魂歸之處(1 / 2)

明媚的陽光照耀在大地之上,渭河中清澈的流水唱著歌兒歡快地流淌,樹蔭下幾個孩童繞著樹幹嬉戲打鬧,從大老遠兒就能聽到爽朗地笑聲。

河畔坐落著幾戶人家,時值餐點,煙囪裏冒出陣陣白煙。深吸一口氣,充滿農家簡樸地飯香竄進整個肺髒裏。男人們光著膀子,扛著鋤頭,嘴裏發出暢快的笑聲,三五成群地從田地裏回來;女人們挽起袖子,露出並不白皙,甚至是略帶黝黑的胳膊,熟練地操起擀麵杖,擀麵,生火,潑油,一氣嗬成,不見半點遲澀。有會唱歌的,還會哼上幾曲民歌小調。狗蛋娘年輕時就是十裏八村公認的好嗓子。一曲小調宛轉悠揚,好似二三月的春風,撫摸著聽客的胸膛;下一曲民歌昂揚高亢,不禁使人熱情激蕩。

不錯,您沒有看錯,咱們主人公的名字叫狗蛋。哦對了,狗蛋的爹叫史禎祥。取“國家將興,必有禎祥”之意,奈何與其姓氏不甚合搭。

史禎祥是附近這百裏大山有名的教書先生,早年間童生時第一次應試就考得了秀才,光耀門楣。在這窮山溝裏能夠出一個識文斷字的先生實屬不易,況且還得了功名。鄉黨們都說是老史家祖墳上冒青煙。可是命運和老史家開了個不大不小的玩笑。史禎祥後來一連三次考舉,皆名落孫山,鄉黨們又說老史家祖墳青煙太大了,把功名都熏沒了。史先生一氣之下,便絕了這功名仕途之念,靜下心來教書育人,讓這山裏的孩子都能以聖賢為師。

狗蛋原名叫做史明德。其父取《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欲以其“明德”之名,鞭策其誠正修齊,匡扶國家,平定天下,以使天下大治,萬民安泰,光明聖德之意。然而命運好似特別鍾情於老史家,自史明德三歲以後,便四肢虛弱,口不能言,加之時長生病,雖無性命之礙,幼小的身子骨卻一日不如一日。遍請這百裏大山數名神醫,皆不知其原因由來,隻是口說奇怪。

偶一日清晨,狗蛋娘正在門前掃路,便看遠處幾戶人家瘋一樣地逃回家裏,將大門緊閉。狗蛋娘心想,可能是官兵過來征糧,扔下掃把,跳到樹下抱著狗蛋就向家中奔去。狗蛋娘關好大門,躲在門後,透過門縫向外看著。良久後,不見官兵,隻見一乞者緩步走來,坐在史家門前,放聲大唱。觀此乞者破衣爛鞋,麵色蠟黃,右手中拄著根已經快腐朽了的破樹枝,左手拿一無底的破碗。此乞者爬在史家門前,用破樹枝敲著無底破碗,大唱不斷,非得討一口飯吃。

在這兵荒馬亂地年代,誰家能有幾日餘糧,自己家人都得節衣縮食,誰還能顧得上一個要飯的乞丐。可是這乞丐好像是和史家杠上了,躺在門前,口唱蓮花落,就是不走。直唱的昏天黑地、鬥轉星移、日月顛倒,三個時辰過去,硬是一口氣沒歇。

日至中天,史秀才從學堂回來,看到門前橫臥的乞丐。上前兩句了解情況,心生惻隱,便將乞丐攙起,扶入家門。狗蛋娘麵露難色,卻不作聲,隻是去做飯。不一時,便由廚房傳來油潑麵的香味。

乞者話不多說,聞到麵香便奔入廚房,端起碗就吃。也不用筷子,隻是把碗放到嘴邊一倒,一碗香噴噴的油潑麵就沒有了。不一會兒,一鍋麵就進了他一個人的肚子。吃完之後,乞者打著飽嗝,回到門前就睡,呼嚕聲震天響,史秀才也不趕他。如此反複數日。村裏人都說,史家秀才腦子讓驢給踢了,自家都活不下去了,還去管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