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和諧、快樂、陽光的校園生活(1 / 3)

和諧、快樂、陽光的校園生活

節約型學校建設

作者:呂華穎

作為全國新學校行動研究理事學校,威海市經區皇冠中學致力於和諧校園、情感校園建設,努力創建優質教育品牌。針對學校實際,對學生心理發展實施必要的幹預措施,進行綜合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打造出一所和諧、情感、個性化學校,促進了學校教育教學穩步發展。

1 調查背景

我們借鑒新學校行動研究中的一些方法,如問卷調查法、頭腦風暴法、魚骨圖法,在全校範圍內進行了廣泛的調查分析,從自尊、自信、意誌品質、運動體驗、情緒調控、健康的生活方式等諸多方麵入手,確定出我校學生心理健康水平。本次問卷調查涉及學校的26個班級,共計1040名學生。問卷內容涉及教師、學校、家庭、學生年齡、心理焦慮、人際關係、自我傾向、自責傾向、敏感度、獨立意識、性格傾向等11個方麵。

2 調查分析

學生對教師的教學態度還有30%的人感到不滿意;81.7%的學生認為教師非常重視他們的學習成績,這樣給學生無形中帶來很重的學習壓力;有84.3%的學生喜歡自己的班主任,但隻有37.7%的學生經常受到老師的表揚;97%的家長非常關心學生的學習成績,而僅有35%的家長願意坐下來與學生進行朋友式的交流;有74.7%的家長不會拒絕孩子的要求,滿足孩子的物質要求,精神方麵溝通較少;96.3%的學生認為家長對自己施加的壓力很大;隻有5%的學生學習焦慮低,學習不會受到困擾,能正確對待考試成績;有12%的學生常懷疑自己的能力,沒有自信,常將失敗、過失歸咎於自己;隻有26%的學生充滿自信,能正確看待失敗;40%的學生認為自己容易衝動,自製力較差。

3 寄宿製民辦初中學校學生的心理特點

3.1 優越感

民辦學校,收費稍高,學生家庭多數相對比較富裕,部分學生有一定的優越感。此種心理使學生經常自我陶醉,自我滿足,不思上進。表現在學習中注意力不集中,在集體活動中不善與別人合作,愛炫耀,消費大手大腳,鋪張浪費。

3.2 依賴感

小學階段,家長、教師包辦得多,學習、生活依賴性強。進入中學感到明顯不適應,表現生活不能自理;學習主動性差,教師教什麼就學什麼,不能獨立完成作業;勞動或活動怕苦怕累,完不成任務或活動達不到目標要求。此種心理影響學生的自主、自理、自立,影響探究式學習開展。

3.3 唯我獨尊

在民辦學校中,部分來自優越家庭的子女、隔代家庭的子女,特別是獨生子女,他們由於在家長期受到家長寵愛,養成以我為中心,唯我獨尊的心理。此種心理的學生自製力差,學習中、活動中、生活中忍讓、合作意識往往不夠。

3.4 壓力大

學校招收的學生優秀生居多,學生之間的競爭激烈。同時,升學的功利性是家長選擇民辦學校的重要動機。這種動機轉嫁到學生身上,給學生增加了心理壓力。

3.5 自卑感

相對於優越感,一些學生因家庭情感因素,經濟困難,會因“想學又學不會”而產生自卑感。此方麵在性格內向的學生身上(多來自不和諧家庭、外出務工家庭,多為單親子女和留守兒童)比較明顯。這種心理使學生失去學習自信心,在困難麵前退縮、脆弱、孤獨。

4目標與策略

目標:創造適合學生發展的教育,將學校建設成為一所受人尊敬的學校,建設成為學生喜歡、快樂,家長放心、社會滿意的平安、健康、文明的和諧校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