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則

思與想

經濟

中國網店借力美國郵局打開市場

為了借助電子商務繁榮的春風,美國郵政局與中國郵政簽署了一項協議,旨在為進入美國的小型包裹提供特殊服務。美國郵政局提供郵件跟蹤和遞送確認服務及加急運送服務,這種名為“e郵寶”的服務是為了提高全球對美貿易。事實證明,此舉很受歡迎。中國公司開始登陸億貝、亞馬遜、阿裏巴巴等網上商城,他們利用這項運輸協議直接向美國消費者銷售商品。2011-2012財年,中國根據該計劃發出的包裹量增加了近兩倍,從950萬件增至2680萬件。總收入則翻了兩番。(美國《華盛頓郵報》網站)

中企在韓國注冊商標翻倍

隨著中韓兩國之間經濟互換規模的不斷擴大,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正在設法在韓國注冊商標,顯示出打開韓國市場的雄心。據韓國知識產權局的數據,有意在韓國注冊商標的中國企業近年來逐漸增加,已經從2010年的1238家、2011年的1665家,增至2013年的2324家。中國企業去年申請注冊的商標數相比2010年足足增長137.9%,而同一時期外國企業的增長率平均僅為42.4%。其中,通信設備和電子器材是最值得關注的行業。(日本《外交學者》)

中國企業瞄準中高端市場

如今,中國的對外直接投資明顯增加了,今年7月同比增加了84.9%,其中還不包括金融領域的對外投資。素以低附加值聞名的中國企業,現已開始瞄準中高端市場,並試圖通過西方公司來尋找客戶和技術,這種逆襲趨勢在歐洲尤為明顯。2012年第一季度,中國對歐洲的投資首次超過了歐洲對中國的投資,從那時起,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來到歐洲投資。(法國《回聲報》網站)

大工程,質量正取代速度

為確保設備和基礎設施的建造質量,中國愈加能容忍工程延期。如今,此類延遲越來越多。中國製造的大型客機C919到明年才會首飛。在浙江建造的世界首例第三代核反應堆,將至少需兩年多時間才能投產。中國首個太空站的建成時間已由“2020年前後”變為“2022年左右”。放在以前,中國的大型建設項目出現此類延期,會引發不滿的皺眉。如今中國越來越願意接受工程延期,這是“經濟成熟的一個標誌。”專家稱之為“新常態”——中國領導人今年在河南考察時提到的一種說法。這種表態令北京變得“更理性,更重視質量而非速度。”(香港《南華早報》)

政 治

依法治國成中國新政治宣言

依法治國已經成為中國新的政治宣言。這表明了當局遏製濫用權力、不公正、獨斷專行和道德缺失等現象的真誠願望。中國共產黨的這一承諾被稱為現代化政治行動的新事件,更確切地說,是對劃定中國曆史走向的法律學說的曆史性更新。從理論上來說,將迫使包括共產黨在內的所有人都不能遊離於規範之外或淩駕於規範之上。依法治國不是發展為多黨製甚至清算中國共產黨,而是要賦予人民代表大會更多的權力,要推進司法公正。今天,中國的法治將推動體製現代化,遠離專製的印跡,但絕不會接受西方國家的道路。(西班牙中國政策觀察網站)

外 交

“西進”和“東躍”,中國兩線外交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上任以來,中國在從民生到反腐和國家組織製度改革的若幹方麵呈現一種新氣象。與此同時,中國的外交政策也發生變化,采取更積極主動的態度。在專家看來,中國近來的外交動作可歸為兩大類:“西進”和“東躍”。“西進”強調的是“一帶一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計劃。“一帶一路”對於推進和保障中國與中國以西地區之間的經濟合作不可或缺。“東躍”與中國向西推進一樣,主要驅動力是經濟合作。從地緣政治觀點看,中國在美國傳統意義上的後院擴大影響力,無論是經濟上還是政治上,都具有重要戰略意義。(日本《外交學者》)

領事保護需求“前所未有”

由於更多國人赴海外旅遊和工作,中國的領事服務部門正竭力應對日漸複雜的任務。去年,中國內地公民出境總數接近1億人次。同時,近2萬家中資企業在境外投資,足跡遍布近200個國家。外交部領事司負責人表示,領事保護需求已激增至“前所未有”的程度,為應對日益複雜的相關案件,需采取一種“新思維”和戰略。而目前中國領事保護的人手和能力都無法滿足麵臨的新狀況。中國外交部僅有6500名職員,相當於每人為18萬名公民服務。相比之下,每6000名美國人就有一名外交人員。專家認為,“中國的外交事務往往集中關注高層政治和訪問。但如今我們須更加關注普通公民的需求”。(香港《南華早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