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領導如何“駕馭”司機?(2 / 2)

正是因為這層關係,許多司機在單位裏享受了較高待遇。一名在西部地區曾擔任市長、政協主席的廳級幹部,他的司機所享受的待遇,甚至令許多機關裏的幹部眼紅——各種人情往來的紅包,領導拿多少,司機就拿多少。有些不懂事的單位,給司機的“表示”不到位,領導還會幫其爭取。

一次去縣裏調研,下麵幹部給領導準備了兩條上好的香煙。同為煙民的司機,卻被忽略了。第二天,領導當著眾人的麵,拿出香煙扔給司機,說這是人家昨晚送的,自己有煙抽,這兩條就拿給司機了。下麵幹部自然明白領導此舉的意思,趕緊去買了四條香煙。兩條補送給領導,另外兩條再送給司機算是賠罪。

在個別地方,小車班的司機談起紅包的話題絲毫不隱晦,甚至互相攀比。說到領導為自己爭取“福利”,就興高采烈。如果哪個領導隻顧自己,不問司機的“收入”,跟著他的司機還會垂頭喪氣。

“隻要領導一身正氣,就沒有哪個司機敢造次”

王明總結說,領導的司機本身不好管,其他人又不能管,如果司機知道的事太多,領導本人也不敢管。如此一來,如何管理領導司機,倒成了一個難題。

王明說,從級別來說,領導比司機高得多。在個人的能力、學養方麵,絕大多數領導也比司機高出一截。能夠管理一個單位乃至一個地區的領導,卻“駕馭”不了身邊的司機,實在是件匪夷所思的事。然而這種事,在現實中卻不斷上演。

記者數年前曾聽說過一則故事。某縣召開縣委常委會,會議持續到晚上11點。在樓下等候的司機們,有些不耐煩。一名資曆較老的司機領頭,幾輛轎車同時在縣委大院裏鳴笛,提醒常委們注意時間。

相當長的時間內,記者隻把這事當成笑話。然而此後一個個親曆者,卻不斷證明故事的真實性。當時縣委一名秘書告訴記者,他們都以為領導會為此生氣,不過此後卻沒人說什麼。

王明說,司機最大的權力,就是跟在領導身邊,能夠知道領導各種隱私。領導“駕馭”不了司機,隻能說明領導平日裏幹了些擺不上台麵的事。“如果領導行的端、坐的正,所謂如何‘駕馭’司機,根本就是偽命題。領導一身正氣,還沒有哪個司機敢造次。”

記者認識一名機關裏的老司機,他曾吐露真言:“領導幹部自己學開車,我是最反對的。工作時間以外,領導都自己開車,我的紅包少一大截,知道的事也少得多。後來嚴查酒駕,我是最支持的。出席各種飯局時,領導迫於無奈,又把我帶上了。”

中央出台八項規定後,各類應酬、飯局少多了,許多場合也不再發紅包,這名司機感覺,好些事回歸正常,“人與人的關係也簡單多了”。

(摘自《廉政瞭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