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一章 內聖外王之論(中)(2 / 2)

內聖外王都崩潰!

王明文心頭就是一震,耳朵之中根本沒有聽到場下的駭然,驚呼、或者嘲諷之聲,他心裏隻是驚駭道:“如此說來,步兄對於內聖外王的解釋,將遠超想象,見解也定然更是讓人耳目一新!”

他心中越加迫切:“步青雲本是銳意進取之人,向來也是笑罵由人,今日如何做女兒家扭捏之態?”

你說的倒是輕巧!

也罷,我就旁敲側擊一下。

步青雲理了理思路,當即開口道:“王兄,這內聖外王一詞最先源於何處?”

完全不用思考,王明文就脫口而出:“內聖外王這四字最早出現於《莊子·天下篇》。聖有所生,王有所成,皆原於一……”

雖然內聖外王一詞不是直接出自儒學和孔子之說,但《天下篇》所闡述的“內聖外王之道”與孔子儒家思想有相通之處,這就為儒家采用這一術語提供了理論依據。

隻是在這個世界,莊子本就被認為是儒家聖人,孔子之師。步青雲這一問算是白問了。

“那何為內聖,何又為外王?”

這王明文自然有自己的理解:“為仁由己。克己複禮為仁。一日克己複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我欲仁,斯仁至矣!

王明文大體是說通過內心的不斷修養,成為“仁人”、“君子”,就能成為內聖;在內聖的基礎之上,才能夠安邦治國,達到外王的目的。

步青雲沒有意外,王明文的回答無外乎就是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等等這些。

“王兄,你能不能別說的這麼寬泛,至於什麼是內聖,什麼是外王,你卻還沒有直接的回答我。”

王明文也知道並沒有一陣見血的回答步青雲的問題,是以當下就道:“聖也者,盡倫者也!”

“王也者,盡製者也!”

來了!

“王兄所謂的‘倫’,我是否可以認為是道德。”一切都在按照步青雲的思路走,他心中一喜,繼續開口道:“而王兄的‘製’,我可否認為是一種朝廷的製度,規章?”

王明文眉頭就是一皺,認為步青雲此文,絕對不是無的放矢,回答的不好,就會陷入莫大的被動當中,也顯得自己無知和幼稚,被人看低,是以當下沉思不已。

場下眾人也是陷入了思考當中,原本一場科舉的武比,現在竟然變成了這一番模樣,但卻沒有太多人不滿。步青雲此一問,就是高塔上的九公,還有靠山王也是陷入了沉思當中。

法囚仙,還有劉重龍兩人也是如此,法囚仙自不用說,他是聖道法家弟子,而劉重龍則原本主修的就是儒道,對於內聖外王自然也有深入研究。

唯獨,沈長生等沒有修煉儒道的人有些失望,尤其是沈長生,本指望從這一場比試當中,看出步青雲的底細。

整個演武場靜悄悄的,但許多人意識到一輪新的思想衝擊,思想風暴將要來臨,指不定會鬧出什麼巨大的轟動說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