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
作者:韓浩月
微博越來越火了。當終於有一天,有廠商通過電台、電視台廣告吆喝觀眾加入它們產品微博的粉絲隊伍時,微博已經成功地成為了主流。當一個丟失孩子多年的媽媽,在微博上發現自己的孩子被網友拍照上傳到網絡上來時,她的激動是可以感同身受的,這就是微博眼下正在留下的“隨手拍照解救乞討兒童”行動,以往人們的經驗是“大海撈針難”:有了微博,仿佛大海撈針也變得不再那麼難了。
為什麼要開微博?每個人的答案不盡相同,但有一個理由是每個人都無法回避的:微博人多。是的,微博裏的人太多了,用人山人海來形容並不誇張,在微博裏,你能看到那些平時隻出現在報紙和電視裏的明星,可以看到那些財大氣粗的商界大佬,還有那些來無影去無蹤的各類網絡名人,當然,更多的還是那些凝聚在一起就是力量的草根們。微博就是社會,請注意,它不是社會的縮影,而是社會在網絡上的同步,誰讀懂了微博,誰就看懂了社會百態和人性真實。
微博有很多好處,比如傳遞信息快,現場發生的事情,不過幾秒鍾的時間就被傳遞到了網上;比如不會忽略有價值的信息,無論你的身份是什麼,隻要你發布的信息是新鮮的、有趣的,或是獨家的、具有轟動效應的,都會被迅速傳播,這種傳播會像滾雪球那樣,至於這個雪球會滾多大,取決於人們對它持續關注的興趣有多高,當這個雪球停止滾動的時候,這條信息也就到了壽命終止的時候;微博最大的好處不止這些,它的魅力核心是最大程度地體現了人人平等,有很多人都這樣形容過:微博是照妖鏡,它能照出內心醜陋者的不堪,它能暴露一個人的惡劣品質,不少名人、明星在微博中褪下了炫目的光環,成為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
微博紅火起來後,成為大事件的發源地,比如上海大火、宜黃強拆自焚、道長李一、唐駿“學曆門”、“我爸是李剛”、錢雲會之死等等,都是因為微博的介入,而被全國媒體報道,成為全民關注的熱點話題。由此看來,微博不僅是照妖鏡,而且是放大鏡,它放大了事件的細枝末葉,這種放大有可能遮蔽部分事實,但卻更有可能幫助大家了解真相。微博的眾聲喧嘩,恰如其分地體現了廣場政治的優點,那就是每個人的聲音都會被發出,盡管有不同意見,有爭論,但是在爭論之中,事件總會沿著民意的方向在行進,最終得到相對最好的結果。
微博雖好,但卻不是心靈的棲息地,那些希望在微博上尋清淨的人,恐怕要失望了。雖然“分享心情”是微博的一大功能,但除了明星的心情有很多人關注之外,草根們的心情如何,是沒有幾個人感興趣的,除非你的心態特別好,開了微博就是為了自言自語,否則你很容易被卷進微博漩渦中去,成為潮流的追隨者。那麼多的微博流行語和微博造句大賽,就是在草根們的連續追捧下,才得以成為潮流的,不過,不要覺得自己隻是潮流中的一朵浪花而失落,當你發現春晚節目中的演員在拙劣地借用微博流行語時,當你看到主流媒體一次次把微薄流行詞寫進標題時,就該明白,你已經開始影響社會,圍觀的確能夠改變中國,哪怕隻是部分地改變中國。
看微博和寫微博,需要有一定的承受能力和耐心,國外媒體曾報道過,中國的微博用戶特別鍾愛傳播負麵信息,因此,當你打開自己的微博首頁,撲麵而來的可能是一片負麵信息,這對一個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是種考驗,如何處理這些負麵信息帶來的影響而不至於對微博產生厭煩,是衡量一位微博用戶是否成熟的第一個門檻,跨過這道門檻,就會真切體會到微博的妙處了。微博可以幫助人提高公民意識,讓大家認識到,我們的生存環境和精神空間,隻有依賴我們自己的努力,才能得到一點點地拓展。
我寫微博一年多,很少在微博裏寫個人情感、表達很個人化的情緒,不是認為寫這些內容沒意義,而是覺得微博的功能還沒過渡到這一個階段。如果有一天,微博上的風向產生變化,這裏聚集的人群變得樂觀和充滿希望,那時候,該會有更多的人把微博當做心靈棲息地吧。期待那一天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