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回 象棋陣 下(3 / 3)

這個象棋大陣看來無懈可擊,實則內部矛盾重重,自己人向自己人開火的後果現在正在顯現。

此時不進攻,更待何時?

想到這梁慶之提著大刀,跟在四輛車後麵就衝了上來。

對麵戰陣一陣騷動,四輛砲(炮)車都沒有發炮,因為兵車猛然衝回來,又距離太近,他們來不及發炮,還在調整拋石機和火銃。

但是,“車”和“馬”卻出動了,四輛“車”先發,身後輕騎兵馬隊跟在後麵。他們不斷加速衝向並排開來的四輛戰車……

梁慶之看到這個場麵,他笑了,笑的很開心。遠處的馮玉則是頓足捶胸,懊惱不已。

此刻最不該動的恰恰是“車馬”。他們顯然是高估了自己在象棋中的地位,象棋對弈中,人們確實總是願意使用車馬而放棄慢吞吞的一去不複返的兵卒,但是,此刻他們卻應該把心思放在棋局以外,因為這些指揮者們忘記了“兵卒”車的特點正是克製輕重騎兵。因為兵卒車有強大的正麵和掛著七尺鐵蒺藜的車輪。這些利器正好克製騎兵,遺憾的是輕重騎兵帶著傲慢、偏見和無知狂妄衝向了“兵卒”,結果,等待他們的是馬失前蹄,自相踐踏和撞向戰車悲慘的結局。

“車”裏的火銃填好了炸藥,在劇烈的撞擊中,不斷發生爆炸,這些爆炸讓戰車陷入火海,也把駕轅的戰馬嚇的驚恐不已。結果,戰馬拉著著火的戰車在原野上亂跑。

“車”車上的人剛剛走下來就被身後的一百零八名輕騎兵撞翻踩踏。緊跟著輕騎兵趕到了,他們的弓箭絕不是擺設,但是當箭頭撞向戰車後,戰車毫發無傷。此刻,他們的弓箭沒有派上用場,緊接著,輕騎兵們還是義無返顧的迎著四輛“兵卒”戰車衝了上來,他們本可以左右調轉馬頭避開鋒芒,可是四輛戰車突然向左右分開了一段距離,這樣這對輕騎兵的前鋒們一邊收起弓箭,一邊撥轉馬頭,來不及躲閃被戰車兩側的鉤刺絆倒,緊接著被前後錯動的刀鋒利刃撕裂肢體。後麵的輕騎兵不是被絆倒就是撞到了前麵的騎兵,一時間,陣腳大亂,傷亡過半,其餘的一百零八個人馬四散奔逃。

在這一幕幕慘不忍睹的場麵發生的時候,梁慶之已經趁亂來到了幾輛炮車旁邊。然後他看到炮車上昂起的炮口發出了憤怒的火焰,一聲聲轟鳴過後,四兩兵車在滿地爆炸聲中,陷入了火海,而那些輕騎兵們則陷入了絕望,因為兩輛炮車用火炮轟擊四輛兵車,另外的兩輛砲車拋出的漫天石頭正好砸在了騎兵陣地。

內訌的失望讓整個戰陣陷入了絕望。

一陣慌亂之後,一輛炮車調轉了炮口,首先向旁邊的炮車發炮,將其炸毀,緊接著調轉炮口向兩輛“砲”車接連發炮,又將兩輛砲車炸癱在地。

然後這輛炮車的車頂上站起來一個人,這人正是握著一把滴著鮮血的春秋大刀的梁慶之。原來他趁亂躍上炮車,砍翻了指揮,迅速降服了炮手,控製了炮車。

此刻他隱約感受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勝利的喜悅。因為這盤棋就剩下了將士象,或者對手剩下將士象,這盤棋怎麼殺都不會輸了。

然而,他想錯了,因為他還沒來得急高興的時候,十輛戰車已經出現在他的眼前,他知道,一切才剛剛開始。

此刻梁慶之突然想到了辛棄疾的《破陣子》一詞,“醉裏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裏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發生。”

欲知梁慶之破陣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