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一諾又看了看圖片,一字一句的說:“泐睢【讀音同樂雖】在此,諸鬼聽令。九子之所,此地不祥。如不退避,魂飛當場。”
馮鵬和李天正聽完這段話,互相對視了一眼,都從對方的眼睛裏看出了不解。馮鵬又繼續問張一諾:“好像是讓鬼怪都不要靠近的意思吧?可是九子是誰?”
張一諾用兩隻手托著下巴,趴在桌子上沉思了好一會,才繼續說:“有句俗話叫‘龍生九子’,你們聽說過嗎?”
“聽說過,但是隻是聽說過。”李天正對於不懂的學問,還是很直來直去的,反正自己就是半個文盲,倒也不怕別人笑話,特別是當著張一諾和馮鵬這兩位高材生的麵。
“這句話是明朝萬曆年間一名進士徐應秋說的,語出自《玉芝堂談薈?龍生九子》,原文是:龍生九子不成龍,各有所好。”
張一諾說完,看看馮鵬和李天正一副白癡的樣子,不禁笑了笑,繼續給倆人通俗的講解:“‘龍生九子,子子不同’這是一句俗話,很多小說或者戲文裏都有提到,真正的出處在哪裏呢?就是徐應秋寫的《玉芝堂談薈?龍生九子》。但是他隻說了龍生九子,可沒說九子都指的是誰。明孝宗皇帝也弄不清,就去問內閣大學士李東陽,李東陽才告訴他九子都是指的誰。嘿嘿,你們知道為什麼明孝宗皇帝會問這件事情嗎?”
李天正和馮鵬都幹脆的搖著頭,就連赤狐也覺得這件事情有點意思,抬起小奶袋聽著張一諾講課。
說起來也是個故事,相傳朱元璋興兵起勢的時候根本打不過陳友諒,但是他是真命天子呀,玉帝令劉伯溫轉世輔佐明君,以定天下,造福蒼生,並賜斬仙劍,號令四海龍王。當時四海龍王不願意再出來打仗,就耍了個滑,派自己的九個兒子來幫劉伯溫,想著朱元璋得天下以後,自己的九個兒子也算功德一件,借此機會可以得到飛升。
所以這九子跟著劉伯溫幫著朱元璋攻城拔寨、安撫百姓,也真的做出一番功德。可問題就出在劉伯溫得天下以後。
所謂狡兔死,良狗烹。朱元璋得了天下成為大明朝第一任皇帝,開始琢磨著怎麼去除自己身邊不安定的因素,李善長、馮用、李文忠、藍玉、付友德等一批大臣都被朱元璋找借口殺了。等想殺劉伯溫的時候,朱元璋犯愁了。
這個劉伯溫怎麼說也是天神下凡,那可不能說殺就殺。而且九子都是龍王的兒子,又不會反他的江山,他就想著隻殺劉伯溫,繼續留著九子。可九子隻怕劉伯溫手裏的斬仙劍,朱元璋因為這塊心病猶豫了好幾年,都沒想到好的解決辦法。
當時朝裏有個中書省丞相叫胡惟庸,雖然才華出眾,人品有些欠佳。他看自家皇上整日茶飯不思,心事重重的,就問朱元璋。朱元璋也沒隱瞞,就把劉伯溫和九子的事都告訴了胡惟庸。
胡惟庸聽後反而嘿嘿一笑,對朱元璋說了一計。
之後,在一次劉伯溫傷風感冒的時候,胡惟庸假借關心朝中重臣,請太醫給劉伯溫看病抓藥,他可就在藥裏動了手腳,放了些慢性的毒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