謎團六
潘景寅的病故軍人通知書
林彪專機上天前,潘景寅不知道要飛出國境?
9月13日零時22分,林彪大紅旗駛進山海關機場,這時三叉戟還在加油。林彪等人從工作人員的小鐵梯爬上飛機,如果潘景寅事先知道,他一定會準備好登機梯。零時32分,還有五名機組成員沒有上機,機場也沒有給放飛指令。但葉群說有人要害林副主席,要潘景寅立即起飛,他當然要強行起飛。
“九·一三事件”後中央政治局緊急會議上,周恩來說:“林彪飛機強行起飛後,是在京山航線飛行的,空軍的雷達看得很清楚。但到了接近承德時飛機徐徐下降,到了承德上空雷達搜索到一次,飛機調頭向北去了。”從林彪專機起飛後在空中的緩慢“問號”看,潘景寅並不知道要到哪裏去。
1980年11月16日,《人民日報》第一版右下角刊登新華社電:中共中央副主席鄧小平昨天上午在人民大會堂會見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總編輯厄爾·費爾和夫人,回答了客人提出的問題。11月24日《人民日報》頭版刊登“鄧小平答美國記者問”。正值中國審判“兩案”,厄爾·費爾問:“根據調查,飛機失事是自然的事故,是由於飛機維修不好呢?還是別的原因?”鄧小平回答:“據我個人判斷,飛行員是個好人。因為有同樣一架飛機帶了大量的黨和國家機密材料準備飛到蘇聯去。就是這架飛機的飛行員發現問題後,經過搏鬥,飛機被迫降,但這個飛行員被打死了。”鄧小平答非所問,問飛機失事原因,卻說“飛行員是個好人”。
這時飛行員潘景寅並不是好人。“九·一三事件”中的兩位飛行員能比較嗎?直升機在陳修文的駕駛下沒有出逃,而是兜了個圈迫降在懷柔,而潘景寅卻在蒙古溫都爾汗機毀人亡。毛澤東說“林彪幫了一個大忙”,這個“忙”是飛行員潘景寅“幫”的。潘景寅家屬孫祥凝憑著鄧小平的“好人”說,上訪一年,拿到了潘景寅的《革命軍人病故通知書》。
謎團七
林彪怎麼可能有橫豎兩版“手令”?
在懷柔直升機迫降現場,北京衛戍區繳獲林彪給黃永勝的信和“林彪手令”。邱會作回憶:“周總理叫公安部長李震、衛戍區司令員吳忠等十餘人來到福建廳。長方形桌子中間擺著一個大搪瓷盤子,裏麵放著一個大黑本子,本子上有兩頁白紙,貼著很多碎紙片拚起來的一封信,是林彪寫給黃永勝的,紅鉛筆字,像林彪寫的,但疑點一看就能看出來。當時就有人(不是黃吳李邱)提出:‘這是手跡嗎?’我也走近桌子去看了一下,我看後搖了搖頭,表示懷疑。黃永勝氣得坐在那裏不說話。”
林彪的信由空軍副參謀長王飛轉交黃永勝,王飛和黃永勝都否認見過這封信。為什麼要王飛轉交?為什麼林彪信在周宇馳身上?直升機上有一個錄音機,忙亂中被按響,放出竊聽的葉群和黃永勝通話。林立果的第二方案是去廣州,如果黃吳李邱不去,除了拿槍“綁架”,這個錄音也是個威脅吧?
9月8日晚上,林立果在西郊機場下飛機後,向胡萍出示橫版“林彪手令”。豎版“手令”在周宇馳身上,給江騰蛟、魯瑉、關光烈、劉世英、李偉信、程洪珍等人看過。豎版“手令”最後一次使用是9月13日淩晨3時15分,周宇馳憑它騙取了直升機。林彪怎麼可能寫兩版“手令”?十年審案為什麼沒有發現這個橫版“手令”?
“林彪手令”和林彪給黃永勝的信,筆跡生澀。“林彪手令”是一句很含糊的話,“盼照立果、宇馳同誌傳達的命令辦”。寫給誰的?按什麼“命令”辦?下命令都是死命令,不可能用“盼”。如果真是“林彪手令”,為什麼掌握軍中大權的黃吳李邱沒有動靜?卻讓“娃娃”拿著他的“手令”招搖?林彪晚年不動筆,甚至葉群讓保密員李根清模仿林彪字體批文件。葉群、林立果、周宇馳、於新野等也練過林彪簽名。
謎團八
林彪專機強行起飛
山海關機場為什麼沒有攔住林彪專機?
山海關場站參謀長佟玉春回憶:1971年9月13日零時06分,海軍第一政委李作鵬第三次來電話,說這架飛機要聽北京周總理、黃總長、吳副總長和我的指示,其他人批準不能起飛。調度值班員李萬香報告:已經要了兩個油車加油。零時15分,我步行去停機坪。零時22分,距離林彪專機不到100米時,我看見林彪“大紅旗”快速開來,停在專機邊上,我趕緊往專機跟前跑。林立果、劉沛豐下車,林彪、葉群也下了車。葉群大喊:有人要害林副主席,我們要走。油車快讓開!林立果也大叫,飛機快起動!他們沒等梯子車,就順著工作梯爬上飛機。這時,一輛大吉普開來,中央警衛團的七八個人下了車。他們沒有任何反應,呆呆地看著林彪上飛機。林立果則到專機旁邊打電話,事後看很可能是打給周宇馳,讓周宇馳“北上”。特設師邰起良也從飛機上下來打電話叫副駕駛陳聯柄等人,我攔住他,說沒有周總理批準,專機不能起飛!邰起良沒有說話,林立果把他推上飛機。邰起良似乎有些猶豫,回頭看了好幾次。
佟玉春急了,他命令油料科長王學高和油料排長王敬之各帶一輛油車,開到滑行道出口50米處設障,無論如何不能讓飛機起飛。如果兩輛油車到位,肯定堵死了上天的路。而兩個幹部先後借故下了油車,老兵也把油車停在半路。隻有新兵劉三兒把油車開到指定的攔截位置。
林彪專機的三台發動機都發動起來了,聲音非常大。佟玉春朝天打了三槍,催警衛連快來。這時停機坪的照明燈熄滅了,跑道燈也沒有打開,林彪專機憑著機頭燈,快速滑行。上邊有人喊“油車快讓開”!劉三兒嚇得趕快讓路,但還是被30米長的右翼打彎了油車蓋上的鐵棍。也許是太著急,潘景寅差點兒撞到跑道邊的一堆大石頭,他強扭了一個90度的大彎,致使飛機提前轉彎,一個輪子陷到跑道邊的豆子地裏。山海關白天剛下了大雨,地裏全是泥。潘景寅加大油門,飛機狂吼著從東向西進入了跑道,留下20多米長的一道泥溝,起飛了。20多天後豆子收割,老百姓撿到飛機膠皮、燈罩、有機玻璃等幾十塊碎片。佟玉春認為:飛機和油車相撞,造成右翼嚴重受損。而右翼裏是兩組油箱,飛行一兩千公裏,在飛機速度、高空氣流等各種複雜因素作用下,很可能短路起火,這或許是墜毀的原因?
周恩來說:“葉群他們到山海關機場後,是采取緊急上飛機的辦法走的。在當時的情況下,基層單位是很難攔得住的。”“能想到的辦法都想到了……飛機是強行起飛的。”
謎團九
林彪專機迫降是因為缺油
山海關機場到底加沒加油?
三叉戟1E型的油表總計為23.5噸,實際裝21噸,容量誤差有2361千克。最大油量航程4205公裏。潘景寅在接到飛往山海關的命令後,讓機械師李平加16噸油。可是加到15噸時油車沒油了。這樣飛到山海關機場後,剩油12.5噸,潘景寅又叫李平加到17噸。壓力加油快,可三叉戟第一次在山海關機場加油,油管和三叉戟油嘴不配套。如果爬上機翼,用重力加油太慢。潘景寅說明早再說。
林彪專機起飛後,李德生在空軍指揮所反複查問,它有多少油?空中耗油量多少?還能飛多遠?山海關機場報告沒有加上油。山海關機場真的沒有加油嗎?
9月12日23時54分,潘景寅接到林立果從保密機打來的“馬上走”的電話,他讓34師調度室主任李海彬要兩個油車。同時潘景寅叫三個機械師加油。從山海關機場調度室的值班記錄看,23時55分李海彬要了兩個油車。23時56分,山海關機場調度室值班員李萬香通知兩個油車加油。
保障專機,絕對是緊急集合的速度。山海關場站副參謀長李仁傑回憶:“場站的油車最大的能裝8噸油,那天晚上是兩個4噸油的油車,三五分鍾就能到位。”因為壓力加油不行,直接用兩輛油車重力加油。兩個機械師李平和張延奎一兩分鍾後也上了林彪專機右翼,各負責一輛油車。西郊機場馬主任說15至18分鍾可以加完2.5噸油。李仁傑說半個小時可以加完4噸油。林彪專機強行起飛前至少有20分鍾的加油時間,又是兩輛油車同時作業,4.5噸油應該加得差不多了吧?
據李海彬回憶,9月12日晚上,潘景寅到山海關機場,開完班後講評會,他就到了李海彬調度室,躺在李海彬的床上,和李海彬閑聊,沒有任何異常。潘景寅要了油車20分鍾後,說油加得差不多了,就去了停機坪。
時任山海關場站參謀長的佟玉春說:“當時有人說沒加上油,也有人說加上油了。”油車有嚴格的登記本,怎麼可能模棱兩可呢?如果加上油,是不是支持“叛逃”?最後山海關機場說沒有加上油。林彪專機在山海關機場加油是關鍵問題,為什麼十年審案,不查山海關油車登記本和油庫油量?
1972年中國空軍專家組出具報告:三叉戟IE型平均每小時耗油四噸半。從山海關到蒙古溫都爾汗1100公裏,飛行不到兩小時。飛行高度3000米,耗油較多,總耗油量9.5噸至10噸。所以林彪專機墜毀時,存油2.5噸上下。
這個計算除了沒提山海關加油,還忽略了一個重要情況。三叉戟IE型最大起飛重量65噸,載客115人。而林彪專機隻有9個乘員,按每人120斤計算,一下少了13噸。如果隻有12.5噸油,又少了8噸油。林彪專機起飛就少了21噸,耗油是否也會減少三分之一呢?而且隨著油量成噸消耗,三叉戟越輕,耗油也將越少。
從蒙古溫都爾汗到烏蘭巴托290公裏,相當於北京到山海關,也就20多分鍾的航程了。蘇聯人判斷林彪專機飛到烏蘭巴托的油是夠的,飛伊爾庫茨克的油也夠。林彪專機迫降時決不止2.5噸油,否則燒不出那麼大的火。為什麼不把油耗到最低?為什麼要采取自殺式的迫降?
謎團十
林彪專機黑匣子在蘇聯手裏
林彪專機在飛越中蒙邊境時著了火?
2時27分,林彪專機在飛行115分鍾後,墜毀在距中蒙邊境360公裏的溫都爾汗,機上9人全部死亡。
林彪專機是被打下來的嗎?誰打的?中方、蒙方和駐蒙蘇軍?吳法憲提出攔截,毛澤東說“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他去吧”。空軍作戰部部長魯瑉回憶:“在林彪專機建立的這條航線上,沒有設置地空導彈。”而中國的地空導彈隻能發射40公裏。空軍作戰部副部長林立果也十分清楚,他不會去撞“槍口”。
林彪專機的飛行高度3000米,減去地麵的海拔高度600米,也就2400米左右。邊境雷達監視隻有幾十公裏。1時55分,林彪專機從414號界碑上空進入蒙古,下降到2500米,左右拐彎。
林彪專機是被蘇聯打下來的嗎?
前蘇聯駐華大使館參讚古達舍夫·裏薩特·薩拉甫京諾維奇(顧達壽)在回憶錄《我的中國生涯》中披露,林彪飛機“在蒙古溫都爾汗被擊落。蒙古空軍在雷達裏發現一架中國軍用飛機侵入蒙古領空,錯誤地把它當作是偵察機。”
技偵8團的情報顯示,蒙軍雷達偵測到了林彪專機進入蒙古領空,但蒙古軍方還沒有采取行動,目標已經消失。
在蒙中邊境有能力發射導彈的是駐蒙蘇軍。如果真有人打,那應該是駐蒙蘇軍。駐蒙蘇軍的職責是監視中國,林彪專機進入蒙古境內,目標大,飛得又慢,是不是被蘇軍誤為偵察機,匆忙發射導彈了呢?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九·一三事件”後,蘇聯如此積極到墜機現場,拆走一台發動機和黑匣子。也可以解釋林彪專機空中著火,來不及耗油就緊急迫降的原因。
林彪專機飛到蘇蒙邊境了嗎?
“九·一三事件”40年了,蒙古和蘇聯始終沒有公布林彪專機的飛行路線。2004年9月1日,退休克格勃頭子紮格沃茲丁接受鳳凰衛視中文台駐莫斯科記者的采訪。他說聽當地老百姓說,林彪專機飛到了蘇蒙邊境。
雖然林彪專機飛越國境不久,中國雷達就跟蹤不到了,但可以根據飛行時間推算。林彪專機有三個時間,起飛時間零時32分,飛越國境時間1時55分,墜毀時間2時27分。也就是說,林彪專機在中國境內飛行83分鍾,在蒙古境內飛行32分鍾。從航程看,林彪專機在國內航程是三分之二,而從國境飛到蒙古溫都爾汗是三分之一,大致和飛行時間相吻合。
從地圖看,蘇聯赤塔距離中蒙邊境414號界樁的直線距離是800公裏,而赤塔距溫都爾汗的直線距離約600公裏。林彪專機每小時飛500多公裏,怎麼可能半個小時飛1400公裏?
當然,林彪專機選擇的迫降方向是從北向南,而不是它的飛行方向從南向北。但僅憑這一點並不能說明林彪飛機正在返回的路上。因為飛行員需要在迫降場重新建立航線。
林彪專機是先起火後墜落嗎?
潘景寅為什麼帶幾噸油野外迫降?三叉戟機翼內側油箱與機腹幾乎在一個平麵上。機腹擦地迫降,機翼油箱的存油將起火爆炸。潘景寅采用近乎自殺的方式,是碰到了比帶油迫降還要危險的事情?北空技偵8團值班組長李平說,林彪專機一飛出國境線,就開始著火。因最先報告林彪專機墜毀,李平榮立三等功,並得到一個差三分一塊錢的筆記本獎勵。可是林彪專機能帶火飛行360公裏才迫降嗎?
空軍副參謀長王飛回憶:林彪專機出去後,蒙古有個情報,有個大型目標從中國方向入侵。這有兩種含義,這不是殲擊機,是不是轟炸機是個問號,準備作戰完全來得及。以後就沒有什麼消息了。我從空軍指揮所下來之前,又是地麵報告,大型目標著火了(在空中著火),掉下來了。不是先下來,後著火。這個情報非常可靠,是技術偵察。蒙古邊防部隊看出來,向上報告,他搞不清是怎麼回事,說空中不明物體燃燒降落下來、消失。不是雷達觀察到的,是肉眼看到的。
時任空軍情報部部長賀德全回憶,技偵8團偵聽到蒙古方麵通話“有一架飛機正在升空”,“不明飛行物沿邊界飛行”,“大型目標在空中起火,掉下來了”。
蒙古人拉哈瑪最早發現林彪專機墜毀。她看見從西南向北飛來一架冒著大火的飛機,繞圖門山轉一圈後順著紮森山穀向西南飛行,大概不到20分鍾墜毀。溫都爾汗幾位目擊者都說:先看見飛機著火,然後才墜落。
9月13日早晨5時多,中國邊防檢查站報告,一架大型飛機在溫都爾汗爆炸。蒙古、蘇聯、中國都插了手,這就使“九·一三事件”複雜化了。周恩來作出“自行墜毀”的結論,把這個國際事件化為國內事件。
(原載人民日報社《文史資料》2011年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