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當前世界經濟的主題和趨勢(1 / 1)

智庫報告

作者:張幼文

主題一:世界經濟格局正在發生和將要發生什麼意義上的變化。2008年以來的國際金融危機導致世界經濟格局的變化,包括增長格局、投資格局、貿易格局、金融格局、產業布局都在發生變化,由此變化又導致全球經濟協調的格局變化,而這個變化的基礎是新興經濟體的崛起。雖然這些變化是過去一二十年世界經濟發展的一個結果,但這場危機是重要的轉折點,在未來這場危機的影響還會凸顯。

主題二:世界經濟不平衡性如何校正。這場危機直接的導火索是次貸,更深層次來說是世界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新興經濟體更快的發展,改變了世界經濟增長的結構。產業轉移到新興經濟體,必然導致貿易的不平衡。新興經濟體發展後積累的資金不是新興研發和創造,而是吹大了泡沫,而泡沫的破滅則導致了全世界的災難,在這個貿易的背後就是發展的不平衡。還有一個不平衡就是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之間發展不平衡和脫節,新興經濟體發展之後,資金回流到美國,美國把資金過度地搞了金融業生產、衍生品,而這個當中包含了巨大的風險,這些風險結果不止是美國一個國家承擔而是全世界承擔。

主題三:世界經濟如何通過產業創新和突破來走出危機。這場危機更深層次是一個長周期的反應,上次長周期帶來的高增長以後,新一輪產業形成的新長周期還沒有到來,所以世界要走出這個危機關鍵在於產業創新。

主題四:國際世界貨幣體係改革走向何方。以美元作為一個國際貨幣的基礎,一旦美元衰落便將導致美國破產乃至整個世界的災難。

主題五:全球化繼續發展,國際社會如何在全球治理中進行合作。新興經濟體崛起以及各方麵的多元化使原有的世界經濟體係要調節世界經濟已經不現實。

趨勢一:美國經濟地位相對下降。這場危機使美國受到重大衝擊,它的經濟在世界中的比重進一步下降,它的金融業受到重大的衝擊,深層次講,美國金融界綁架政府勢必會產生潛在的道德風險。賺錢是金融界的,出了問題是政府負責,我們今天看到的占領華爾街,它的直接原因就是人們對美國經濟的不滿,要求解決就業,再深層次來看,實際上他們是對美國政府拯救危機的措施不滿,對美國經濟體製的不滿,所以它的本身體製逐步受到挑戰。

趨勢二:貿易保護主義繼續蔓延。這個過程中不論是已經發生,還是未來將要發生,中國將都是受保護主義措施的數量影響最大的國家,而這個過程還會繼續延續,貿易摩擦可能是今後若幹年中值得高度關注的重要項目。

趨勢三:世界產業結構調整加快。這場危機進一步促進了產業結構調整。整個經濟發展和大自然供給資源的不平衡、新興經濟體崛起對自然資源的需求增加,以及整個國際經濟結構發生變化都成為整個世界必須回答的問題,發達國家、新興經濟體都已經提出這些話題。從中國來說,跟上這樣一個潮流、趨勢,是我們需要去回答的問題,而中國的轉型將成為未來發展的核心問題。

趨勢四:國際直接投資從虛偽結構到產業改革。過去三十年傳統產業轉移趨勢已經完成,危機以後產業調整和升級需要我們考慮,新興經濟體的發展和跨國公司在全球的投資變化將很可能出現一個新情況。全世界對新型產業是一種競爭性的平行的產業發展階段,而不再是繼續過去這種接受產業轉移來發展的道路,新的三十年,是新興經濟體,至少是中國與發達國家平行,在同一起跑線發展的階段。因此必須要注意到產業結構在全世界的調整,新的發展路徑已經開始這樣一個新的趨勢。

趨勢五:全球性通貨膨脹繼續發展。隻要危機走不出來,發達國家繼續擴張,特別是美國,全世界寬鬆的政策並沒有對迅速走出經濟危機產生積極的效果,我們對於全球通貨膨脹還要繼續有一個戰略性的準備,美國的擴張很可能會繼續延伸到對整個世界產生重大影響。其中包括新興經濟體崛起過程中對原材料初級產品價格拉升的影響。

(作者單位:上海社會科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