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圖畫書《好髒的哈利》解讀(1 / 1)

圖畫書《好髒的哈利》解讀

作文的眼睛

作者:彭懿

《好髒的哈利》是一本經典得不能再經典的圖畫書了,至少在日本是家喻戶曉的,自1956年出版到今天,已經再版一百幾十次了。

它誕生於1956年,那是美國圖畫書曆史上最輝煌的黃金時代,至今已經過去半個多世紀了。我們不得不承認,它是一本很老的書了,它身上有太多那個時代的烙印,比如色彩,隻是在墨水勾勒出的黑色輪廓線裏,塗上了兩種簡單的顏色,一種是橄欖綠色,一種是橘紅色……它曆久彌新,是因為它身上也有許多超越了那個時代的東西,比如它有一個任何時代的孩子都看得懂的故事,孩子們知道,這隻小髒狗就是他們自己的化身;比如它的畫,直白、親切、平易近人又幽默……

它還是一本公認的圖畫書入門典範。

吉恩·蔡恩的故事寫得淺顯易懂就不用說了,《好髒的哈利》最為人們津津樂道的,還是他妻子瑪格麗特·布羅伊·格雷厄姆的畫。

它完全是用圖畫來述說故事。說得極端一點,即使是一個不識字的孩子,光是看圖,也可以把故事複述得八九不離十。我試了一遍,不看文字隻看圖,結果除了一開頭哈利挖坑埋刷子那一頁(畫麵上哈利大半個身子鑽進了一個洞裏,刷子丟在一邊)之外,我差不多都講對了。圖不但講故事,還補充和發展了故事。例如第三個畫麵,文字僅有一行字:“然後,溜到了外頭。”但圖上的內容就豐富多了,哈利眼睛閃閃發光,精神抖擻地從水果店門前走過。它那副急匆匆的樣子,不但吸引了三隻小貓咪的目光,連二樓的一個女孩也從窗口探出頭來,還有那個坐在嬰兒車裏的嬰兒。哈利要去哪裏呢?孩子忍不住就要翻到下麵一頁。還有,圖還常常會把孩子們的視線拉出故事的主線,當然,隻是一小會兒。比如,第七個畫麵,就是哈利在運煤的卡車上滑滑梯的那個畫麵,眼尖的孩子會發現,小店門口有一隻小鬆鼠。哪兒來的小鬆鼠呢?仔細搜索,會發現遠遠的樹上還有一隻小鬆鼠。兩隻小鬆鼠與哈利出逃的故事沒有什麼直接關係,是故事之外的故事,但孩子們會為自己的發現歡呼雀躍。你看,這就是圖畫所蘊含的力量,它讓整個故事變得飽滿和有張力起來了。

鬆居直特別推崇這本書,他總是用它來說明大人與孩子看一本圖畫書時有多麼大的區別。

讓我來引用他在《圖畫書·述說的快樂》中的一段吧——

首先從封麵開始。

大人——啊,這是一本名叫《好髒的哈利》的圖畫書。

孩子——哎呀,兩隻很像的狗。一隻帶黑點的白狗和一隻帶白點的黑狗。長得一模一樣,是兄弟倆嗎?是兩隻狗的故事嗎?(對文字不感興趣。)

打開封麵,第一個扉頁。

大人——又是《好髒的哈利》。說的是狗的故事吧?

孩子——帶黑點的那隻狗,嘴上叼著刷子。它在幹什麼呢?

翻過這一頁,視線移到了對開的扉頁上。

大人——怎麼又是《好髒的哈利》?為什麼同樣的書名要重複來重複去呢?好煩哪!故事怎麼還不開始?(大人幹脆就跳過去不讀了,翻到了下一頁。)

孩子——咦,這隻嘴裏叼著刷子的狗要跑到哪裏去呢?跑得飛快。出什麼事了?(還是照樣對文字不感興趣,隻是專心致誌地看著圖畫中的狗。)

……

畫家煞費苦心地為這本書設計了兩個扉頁,一個是單頁,一個是對開的雙頁。哈利就是通過這兩個扉頁“衝”進故事裏來的,也就是說,這個導入裏也隱藏著故事。所以鬆居直才會總結說:《好髒的哈利》導入部分的圖畫是講述性圖畫的榜樣,是顯示畫麵之間銜接效果的好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