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超級大腦,我們知道些什麼(1 / 2)

超級大腦,我們知道些什麼

封麵故事

作者:魏一平

2013 年世界腦力錦標賽於11 月30 日在英國克羅伊登開幕,33個國家的104 名選手參加了比賽

很多年前,有一本叫《學習的革命》的暢銷書在國內刮起了一陣“記憶旋風”,那會兒我剛剛上高中,還記得老師給我們推薦的時候,眼睛裏放著光:“這書可以教會你一天之內如何背過4本書!”很快,大家人手一本,裏麵的內容早就忘記了,但在我印象裏,它甚至都沒能成為我們戰勝高考的金鑰匙,更別說要指導此後的人生道路了。

通過一些匪夷所思的技巧和重複性訓練,教會人們一點快速記憶、算術或寫文章的套路,進而鼓勵你成為聰明的偉大人物,甚至天才——這樣的把戲,在過去的數十年裏,循環不斷地在我們的生活中上演。從早期的特異功能、氣功治病,到後來的珠心算、速記、即時作文、右腦開發等等,形式五花八門,但都高舉著科學的大旗。

記憶力培訓是最近幾年才興起的其中一個分支。出生於倫敦的托尼·伯讚有著令人眼花繚亂的身份,他自稱擁有心理學、語言學、數學等多個學位,喜歡玩皮劃艇,甚至還寫過4000多首詩歌。這其中,最“閃閃發光”的頭銜是——“世界大腦先生”,他發明了一套名為“思維導圖”的方法,並為此出版了80多本暢銷書,到全世界各地去演講。

畫一張思維導圖並不難,你隻需要拿一張大點兒的白紙,準備十幾隻各種顏色的彩筆,把你看到的關鍵詞在紙的中央寫下,由此再派生出零零散散的枝丫。之所以要用彩筆,是因為伯讚先生說,色彩更利於對大腦皮層的刺激,讓人記得更牢。雖然他多次強調,這種方式是為了讓人更好地思考,但不可否認,其更根本的意義還是為了便於記憶。

記憶,當然也無可指責。它是我們學習知識的基礎,是我們日常生活的基礎,但是,把記憶放在一個什麼樣的位置去考量,卻值得討論。1990年,伯讚結識了國際象棋大師雷蒙·基恩,兩人一拍即合,決定創辦一項考驗人們記憶力的比賽,世界腦力錦標賽由此誕生。

這項比賽最大的意義是,創造了一些不知所雲的紀錄。比如一個人對數字和撲克牌的短期快速記憶,由此誕生了很多所謂的“記憶大師”。如果把它當作一項自娛自樂的腦力極限運動,也就罷了,但問題是,這種記憶術,很快就和成功學以及應試教育走在了一起。各種培訓學校隨之而來,他們宣稱可以讓你的孩子在1小時內背誦《赤壁賦》,以便可以在期末考試的時候得個好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