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博爾斯卡詩選
新詩歌
作者:董繼平 譯
維斯瓦娃·辛博爾斯卡(Wislawa Szymborska,1923-2012),20世紀波蘭著名女詩人、1996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生於普勞文塔-布寧,幼年時隨家遷居克拉科夫,二戰期間在一所秘密開辦的中學讀書,戰後進入克拉科夫的亞蓋沃大學攻讀波蘭哲學和社會學。50年代以來,她一直供職於克拉科夫的著名文刊《文化生活》,並長期主持該刊文學部。她的早期詩集《那就是我們生存的原因》(1952)和《一個人自己的問題》(1954)頗富政治性,她後來出版的詩集,包括《鹽》(1962)和《一百種樂趣》(1967)等,內容更為哲學化及女權化;她的其他詩集尚有《呼喚雪人》(1957)、《任何情形》(1972)、《大數字》(1976)、《橋上的人們》(1986)、《非必讀物》(1992)、《結束和開始》(1993)、《對一粒沙子的觀點》(1996)、《100首詩——100種幸福》(1997)、《瞬間》(2002)、《給大孩子的韻詞》(2003)、《冒號》(2005)、《這裏》(2009)、《夠了》(2012)等。除諾貝爾文學獎外,她還獲得過波蘭克拉科夫文學獎(1954)、波蘭國家文學獎(1955)和波蘭文化部文藝獎(1963)、瑞士卡倫巴赫文學獎(1990)、德國歌德文學獎(1991)、德國赫德爾文學獎(1995)等。她的作品被翻譯成了很多種語言。
辛博爾斯卡的詩歌題材非常豐富,既有政治寓言、社會比喻,也有個人的抒情之作,想象十分新穎獨特,多以普通樸素的句子表現幻覺與現實、時間與非時間、曆史與現實、個體與權力的對立、衝突和協調,表現出與眾不同的女性細膩和深遠的見解。這些特征使她成為二戰以來最受歡迎的波蘭詩人之一。
亞特蘭蒂斯①
他們存在或不存在。
在或不在一個島上。
一片海洋或沒有海洋
吞沒或沒有吞沒他們。
有人要愛上其他人?
有人要跟某人打架?
在那裏或別處
一切都發生過或不曾發生。
那裏佇立著七座城市。
我們如此認為。
它們打算永遠佇立。
我們猜想。
不,他們並非怎麼了不起。
是的,他們有些了不起。
假設,不確定,
未曾舉行紀念儀式。
從不曾取自於空氣、
火、水或土。
沒有容納在一塊石頭
一滴雨水裏麵。
作為故事的寓意
不適於一本正經的用途。
流星隕落。
不是流星。
火山爆發。
不是火山。
有人召喚什麼東西。
沒有什麼被召喚。
在這個或多或少的亞特蘭蒂斯上。
——————
①傳說位於大西洋直布羅陀以西的一個島或洲,已沉入大西洋中。
火車站
我沒有到達N城的行為
準時發生。
你警覺於
我那封未曾寄出的信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