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李鴻章與俾斯麥的緣分(1 / 2)

李鴻章與俾斯麥的緣分

往事

作者:沈曉夫

中國一些史學家最近在整理清朝史料,這引起了德國漢學家的重視。德國史學界對李鴻章當年訪問德國,以往著墨不多,現在從俾斯麥私人檔案庫裏找到了一些鮮為人知的資料。

李鴻章仰慕俾斯麥

“勞勞車馬未離鞍,臨事方知一死難。三百年來傷國步,八千裏外吊民殘。”據說,這是李鴻章1896年6月訪歐時寫的一首詩,好像他當時有很多難言之隱。1870年,他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掌管清廷外交、軍事、經濟大權,洋人都把他看成宰相。其實,李鴻章是漢人,出頭之難事由他來辦,權力又有多少,那就天知道了。

李鴻章曾於1896年6月3日,在莫斯科和俄外交大臣羅巴諾夫簽訂了《中俄密約》,允許俄國軍艦駛入中國各個口岸,並允許俄國在黑龍江、吉林修建鐵路。

李鴻章當年6月中旬到德國時,要向德國購買軍火,並且訪問俾斯麥,想學習強國之道。他在親筆信中寫道:“仰慕畢王(指俾斯麥)聲名三十餘年,今遊歐洲,謁晤於非得裏路府第,慰幸莫名。”

關於對李鴻章的褒貶,一些人認為,李鴻章對社會也有過貢獻,如19世紀60年代創辦江南製造局、上海招商局、開平礦務局、天津電報局、上海機器織布局等,是當時洋務派首領。從他和俾斯麥的談話中,也可以知道,他很想在中國進行改革。不過,在他執政期間,清政府簽訂了不少喪權辱國的條約,如1876年與英簽訂《煙台條約》,1885年與法訂立《中法新約》,1894年與日簽訂《馬關條約》,1896年與俄國簽訂《中俄密約》,1901年簽訂《辛醜條約》。盡管他隻是執行者,但這些血淋淋的賬,他也難辭其咎。

福裏德裏斯魯莊園(俾斯麥私邸)坐落在離漢堡20多公裏的一個小城奧姆勒,100多年以前,德意誌帝國政府就已在莊園附近,為宰相專門鋪設了一條直通柏林的私用鐵道,李鴻章就是坐火車來這兒訪問俾斯麥的,該鐵道直抵宰相私邸。

據曆史學家記載,當時俾斯麥和德皇威廉二世因德國擴張殖民地一事,意見相左,已經被罷官閑置在家幾年了,養草種花,不問國事。李鴻章遊歐來德,在給俾斯麥的信中寫道:“畢士麻(指俾斯麥)相王閣下久挹,大名鎮越海國,每恨東西睽隔,會晤無由,何期垂暮之年,忽有絕域之使,遂於並世,得接偉人,實為天假奇緣,自謂自行不負弟於六月十三號稅駕柏林……擬於本月二十三號前赴漢倍克(指漢堡)海口遊觀,計二十五號返轡,順道敬詣園居,稍伸積年景仰之成。李鴻章提名。”

李鴻章專程拜訪俾斯麥

俾斯麥基金會主人有關於李鴻章私訪德國“鐵血宰相”俾斯麥的曆史資料。這是一篇根據1896年6月25日李俾兩人會見的目睹者的口述資料綜合出來的文章,獨一無二,題為:《李鴻章在福裏德裏斯魯》。

在序言中,文章簡單介紹了李鴻章的生平,他是中國清朝政府的政要,和俾斯麥年齡相仿,1862年為江蘇總督(實為巡撫),1870年為直隸總督。

序言裏還說:“他長期主持外交政策,是中國現代化的先驅者。1896年,他代表中國皇帝赴莫斯科參加俄國沙皇尼古拉二世加冕典禮,接著訪問歐洲。他在訪問德意誌帝國期間,特別提出要求,希望訪問俾斯麥。”

總督李鴻章和他的隨從1點49分抵達。俾斯麥在私邸大門口以最高禮遇迎接。他穿著威廉一世皇帝贈送給他的軍禮服,佩上軍刀,製服上掛著黑鷹星章和鐵十字勳章。

中國式噓寒問暖

一開始,兩人長時間坐在會客廳內借助翻譯對話。李鴻章誇獎俾斯麥,大意是說:早就聽說您的大名和偉大功績,今天能見到您,看到您的眼神,更覺您的偉大。

俾斯麥也回敬說:也很高興能招待一個建立偉大功勳的總督。李鴻章謙虛地表示:不能與閣下相比,您的貢獻有世界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