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活佛”林東的慈善傳奇(1 / 2)

“活佛”林東的慈善傳奇

封麵故事

作者:廖群嚴 程晨 張素娟

林東先生是一個慈善的代名詞,被稱譽為“當代濟公”、“慈善活佛”。他出生貧苦,卻博施濟眾,他雖非富貴商賈,卻慈悲大義,其所創辦的東井圓慈善診所,診治患者無數,濟世胸懷廣及五湖四海,美好聲譽響徹兩岸四地,揮寫了一名平民慈善家的精彩傳奇!

【林東先生,2007年及2008年中國十大慈善家、“愛心中國”首屆百名中華慈善人物、2005中國慈善排行榜獲頒最無私奉獻獎、中國紅十字會總會授予人道服務獎章、影響中華公益的60位慈善家、中華慈善總會理事、中國華僑公益基金會副會長、澳門康公廟永遠榮譽會長、香港東井圓慈善診所創辦人、澳門東井圓慈善濟世診所創辦人、濟公慈善總會永遠名譽會長、中華道教天恩名人錄弘善獎、中國僑聯“僑(愛)心工程”特別貢獻獎、廣東省僑聯事業特別貢獻獎、愛國報國事業先進人物(2006年)、國際慈善金菩提獎(2009年)、國際慈善功勳人物獎(2010年)。】

濟世胸懷廣及五湖四海:“有橋才有路,有國才有家。我做慈善公益的宗旨是:以國為主,以民為本,慈善報國。”

在中山坦洲,有一位“平民慈善家”,他不是別人,正是濟世為懷的林東先生,無論是在繁華的港澳地區,還是在大洋彼岸的加拿大、新加坡等地,他的慈善故事一一流傳,被尊稱為“慈善活佛”。

慈善,是林東先生的生命中最為重要的一個詞,於他而言,人生因感恩而存在,人生因慈善而有意義。年近九十歲的他,精神矍爍、思維清晰,說起話來鏗鏘有力,臉上寫滿了慈愛與善意。說起他的故事來,人們津津樂道,口口相傳。

捐資助學,是林東先生最願意做的事,似乎有一種力量推動著他,不斷地向前。因為助學,發生了許多感人的事例:曾經,他為了幫家鄉改善教學條件,拿出了平生的所有積蓄,再多方籌措,與一批熱心的愛國人士共籌得1000多萬元,為家鄉重修了中山市坦洲鎮中心小學——坦洲林東小學,其變成一所多功能、設施先進的小學,在十多年前就擁了遊泳池、室內體育館、電腦室等,成為省一級的優秀小學;曾經,他為了節省1萬元的機票錢,不辭勞苦,花費整整16個小時,奔波800多公裏,開車到廣西金秀。最終,節省的1萬多元機票錢,由他捐給了金秀鎮幼兒園;曾經,林東先生一行為了看望湖北某小學的學生們,原本二十多分鍾車程的路,由於下雨路滑,車子不得不繞道而行,輾轉了數個小時,到達學校的時候已是晚上九點多。當時,由於路燈被大雨淋滅,小學生們手舉著蠟燭,在學校的大樹下等待他們的到來。看到這一幕,林東先生的心頭一熱,感動與憐惜融為一體,不懂得如何表達自己對孩子們的感情……

類似的曾經,在林東先生的身上發生得太多太多,許多隨行的人都大受感動,更深刻地體會到他的所作所為,心甘情願地陪伴他的“助學之路”。許多孩子們都願意將臉上浮現慈愛的老人稱為“林東爺爺”,一句聲音稚嫩的話語,叫在林東先生的心裏,甜滋滋的。“文化是一個國家發展的靈魂,沒有文化就等於沒有了靈魂;文化是一個人的心臓,沒有文化就等於沒有心臓。”雖然林東先生沒讀過書,但是他不希望任何一個學生因貧困而失去受教育的機會。

除去助學之外,林東先生亦敬老弘孝、德育扶幼、贈醫施藥、扶危濟困、賑災救災等。曾在四川地震之後,第一時間發起籌款活動,為災區捐建了一百多所臨時安置房,林東先生隨後又趕往災區,看一看能有什麽幫得上忙的。無論在怎樣的緊急情況下,他總是不顧自身安危,親臨現場,“不到現場親眼看一看,怎麽知道自己能幫他們做些什麽呢?”這種認真的態度,為眾人所折服。同時,他不僅僅是捐錢,還十分關注其後續工作,使急需受助的人真正得到幫助。

據不完全統計,自林東先生1994年投身公益事業以來,為廣東、廣西、湖南、湖北、福建、安徽、江西、陝西、四川、甘肅等20多個省市的慈善工作做出了有力的貢獻,將愛心與溫暖送到了孩子、老人、貧苦人家以及受災人士,累計捐資高達數千萬元。但是,作為並非富貴商賈的他,卻能如此慈悲大義、博施濟眾,隻因為心存濟公精神——“無我利他、上善若水、濟世為懷、天下為公”!

美好聲譽響徹兩岸四地:“我不是大企業家、大商人、大財東,我的錢都是別人送給我的,我拿這些錢來辦公益事業是‘取之於民,用之於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