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人性的光芒(1 / 3)

人性的光芒

沙龍

作者:王如

《血蓋頭》是王芳精心打造的一部長篇小說。

這部長篇小說以悲天憫人的家國情懷,樸素真實的敘事風格和異常鮮明的人物特性,使它一麵世就受到了讀者的青睞——網上銷售記錄一再刷新,林甸縣掀起了《血蓋頭》熱,一些書友紛紛熱議這部關注林甸近代史的長篇小說——林甸的作家,第一次係統、深入、真實地再現了林甸那段鮮為人知且不該被遺忘了的曆史。為此,一部《林甸縣誌》,被作者翻閱了不知多少遍,甚至隨口就可以誦讀其中的段落——這種務實、嚴禁的創作態度,著實令人欽佩。

少兒時期,王芳的母親僅以一幅幅圖畫,為王芳講述過《王寶釧苦守寒窯》《關雲長過五關斬六將》《羅成叫關》《薑太公直鉤釣魚》……在那個饑腸轆轆的年代,口頭文學對王芳的影響乃至後來走上文學創作道路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小學四年級之後,她又大量閱讀了但凡能找到的小說——《楊家將》《嶽飛傳》《封神演義》《水滸傳》《地道戰》《鐵道遊擊隊》《林海雪原》……大量的閱讀,無疑是她積累閱讀經驗,提高文學修養和激發創作欲望所不可或缺的。之後,無論是在師範學校上學,還是走上教師工作崗位,她每周閱讀一本書,並一直堅持這個好習慣。

2006年,王芳開始了她的第一部長篇小說《冷情王爺的隔世棄妃》創作,並於是年十二月開始更新,網上點擊量過千萬,付費讀者過萬人,因此被評為年度盤點中最受歡迎的網絡作家。之後,她又陸續創作了11部長篇小說,點擊量均超過三百五十萬。2014年,王芳出版了她的第一部紙質長篇小說《別忘了回家》,實現了成功轉型。而2015年1月,由中國文史出版社推出的《血蓋頭》,是作家釋放她的閱讀經驗、人生經曆、創新意識和操控能力的集中體現,也正是這種體現,才使她的《別忘了回家》和《血蓋頭》一起走進了2015北京圖書訂貨會。

那麼,我們應該怎麼解讀《血蓋頭》呢?筆者以為,解讀《血蓋頭》,不能從單一的視角看問題,要采取綜合審視的方法,從主題的廣泛性、持久性,從故事的合情合理、有條有理,從人物的獨特性、趣味性,從小說的語言等方麵,去係統、客觀、理性地解讀,才能比較全麵而準確地揭示其中的含義。

先說《血蓋頭》的主題。《血蓋頭》的主線寫了一個這樣的故事:出生在書香門楣的林野花,因“克死”了母親而受盡了“白眼”甚至是“虐待”,而在逆境中長大的林野花,在哥哥林嘉俊的力挺下走進了自家的私塾,從而和修雲生相伴,並喜結秦晉之好。然而,就在花轎吹吹打打進了縣城以後,一顆子彈,一顆由日本人槍口中射出的罪惡的子彈,擊中了修雲生的眉宇,林野花的紅蓋頭滑落,修雲生的鮮血滴落在紅蓋頭上,使其變成了一方血蓋頭——這使林野花的婚禮成了修雲生的葬禮。接著,林野花又被上野等日本人糟蹋,這些都成了她心中不能釋懷的仇恨——這是林野花的家仇。另一條線,是林野花大哥林嘉俊、二哥林嘉城先後走上反滿抗日的道路,大哥被日本人槍殺,二哥堅持抗日,並引導林野花的丫鬟春桃走上革命道路。為驅逐日寇,為民族的解放,他們不惜犧牲生命,這無疑是為了“國恨”。至此,王芳把《血蓋頭》的主題確立為“家仇國恨”。而“家仇國恨”——外敵入侵所帶來的切骨之痛,正是中華民族近代史上處處可見且不容我們忘記的曆史。

再說《血蓋頭》的故事。在《血蓋頭》裏,林野花出生並“克死”母親,這在封建迷信泛濫於貧窮落後的舊中國,林野花受到的“白眼”“虐待”乃至被二姨太——林野花的二媽所利用,導致林野花一係列災難的發生,就變得合乎情理了。在林野花受到不公正待遇的同時,林智儒那種既愛又恨、時而思念時而又退卻的矛盾心理,也就變得合情合理了。在張瞎子為林野花的婚事占卜,而占卜結果帶有血腥的時候,張瞎子慌慌張張地說自己沒有淨手,因而此卦不靈的心理狀態,與親如一家的張瞎子與林野花來說,他的不甘、他的挫折和他的美好願望,都在這一刻戲劇性地表現出來,這也就變得合情合理了。在河山破碎、民族危亡之時,林嘉俊串聯有誌青年甚至走上街頭,為拯救中華民族於水深火熱呼號,在對當局抗日救亡失去信任之後,又毅然投入共產黨的懷抱,走上反滿抗日的道路,最終死在了日本人的槍口下,也就變得合情合理了。當大哥林嘉俊犧牲之後,林嘉城不畏艱險,繼續大哥未竟的事業,甚至規勸小妹林野花投入抗日的隊伍,也就合情合理了。在晚清秀才武道遠的心裏,一直眷戀著大清朝的好,因為他是大清朝的秀才,秀才是要當官的,是統治階級的一個組成部分,因而他留著長辮子,並視為一種神聖,同時,當偽滿洲國成立時,他心花怒放,以為大清朝又回來了,當偽滿洲國協同日寇殘害中國人的時候,他又痛罵偽滿洲國借屍還魂,也就變得合情合理了。當林野花借助土匪頭子劉金山的力量,為丈夫修雲生報仇以後,毅然走進熊熊燃燒的大火時,也就變得合情合理了。在科學極端落後的舊中國,當幹旱、蟲災、瘟疫等橫掃大地之時,人們對著蟲王爺頂禮膜拜,對著諸神叩首,也都變得合情合理了……《血蓋頭》的故事,無論是林野花這條命運的主線,還是中華民族抗日救亡和林甸民俗風情的兩條副線,都是合情合理且有條有理的,其結局也是自然天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