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六章:一切由我來評判
星魂(書友1702763468客串)出生於鐵匠世家,從能走路的那一天開始,便與打鐵這項即費力又費神的工作結下了不解之緣。
因為貪玩、調皮,身上不知被燙出了多少個傷疤,但是,父親始終把鐵匠鋪做為他童年的遊樂場。
以爐火為暖爐,以案板為枕頭,星魂七歲便可獨自承接各種靈活,久而久之,盛名遠揚,鄉親鄰裏無不點頭稱讚。
在每天與年齡不相符的鍛煉中,星魂在茁壯成長著,十五歲時便體格健碩,猶如成年男子。
漸漸地,不可一世的傲氣逐步侵蝕他的心頭,盡管父親看出端倪,時刻教導他:做人與打鐵是一個道理,必須方方正正,反複敲打,修改漏洞。先成人,後做事;人若行,事必成。
星魂表麵上言聽計從,實際上卻叛逆情緒每日愈濃,對父親意見越來越大,隨著年齡的增長,很多看不過眼的事情,他已經開始出言製止,甚至反駁。
大部分時候,對於窮苦的鄉親,父親隻收成本錢,甚至不收錢,這是星魂看不慣的最大問題。
按照他的觀點,勞有所獲,本身家裏條件隻能勉強維持,父親還要往裏搭錢,這麼下去,祖傳的家業、手藝早晚有結束的一天。
殊不知,祖輩經營了幾百年的鐵匠鋪名曰“功德爐”,喻義“功行圓滿,善行家德”。
可是,認準死理的星魂無論如何也體會不到這裏麵的深層含義。
從小受到儒家倫理的熏陶,骨子裏星魂是個大孝子,見他的建議終究得不到采納,隻能不再言語,將所有的心事存在心裏。
每天,隻有在火爐旁揮汗如雨,他才能真正的感覺到自己是真實的存在。
久而久之,傲慢的個性與卓絕的手藝,這兩個極端的光環將他包圍得密不透風。
很快星魂成了鄉親們即憎恨又喜歡的對象。
和父親千叮嚀萬囑咐,他們要買的必須是星魂親自打出的成品,卻從不和他講一句話。
你不說,我也不理,星魂認為,隻要手藝好,以後他完全可以把鐵匠鋪開到更大的主城,隻有這樣,他才會被承認,至於寒酸的鄉裏鄉親,根本沒有任何必要與他們交集。
什麼才是評價好壞的標準?別人的嘴嗎?當然不是,敗絮其中,說得天花亂墜又有何用?自身實力經得起推敲才是最重要的方麵。
這一年冬天,格外的寒冷。因為連年的大旱,很多地方顆粒無收,大量的難民逃出家園,開始過上流離失所的生活。
星魂所在的小鎮曆史悠久,人豐物足,憑借多年的積累,所受影響不大。
從第一個難民到來開始,陸陸續續,一撥一撥,絡繹不絕。
樸實的村民熱情好客,盡其所能提供幫助,很多快要餓死的大人、小孩,皆從死亡線上被拉了回來。
有些人為了報答恩情,自願留下“做牛做馬”,純樸好客的民風自然不會狠心拒絕。
很快,小鎮人口急劇增加,鄉親們原來溫飽的生活立即受到影響。
人多了,購買能力卻下降了,隻證明一點:原來的富人分割成窮人,原來的窮人還是窮人。
受其影響,“功德爐”的生意每況愈下,經常幾天也沒有一樁生意,多年來,沒有一點積累的家庭,在這個時候爆發出死亡的威脅。
鐵不能當飯吃,空有手藝也維修不了叫得不停的肚子。
星魂與父親發生一次激烈的辯駁,如果當初按原價收取所有人的費用,家還能成現在的樣子?
父親有生以來第一次打了星魂。
哪怕星魂小時候再怎麼頑劣調皮,哪怕星魂犯過任何的錯誤,他都不曾動過一巴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