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九章 羨慕清風(4)(1 / 2)

但是令我有些意外的是,沐清風聽罷我的話之後卻微微一笑,道:“在下所學乃是脫於道家的“武”,而一副則身兼兩家之所長,自成一派。”

得,這話就是典型的廢嗑,還是什麼也沒有打聽出來。霎那間我就糾結了。

而這時候,沐清風再一次開口道:“不過在下可以告訴先生,義父乃是帶藝投師。”

所以我聽罷卻是一愣,隨即開口道:“陶真人還真是出乎意表,沒想到堂堂國師居然會幹出這種事情。”要知道,帶藝投師在古代可是莫大的禁忌,很可能就有帶藝投師變成帶藝偷師。要是被人發現,輕則廢去終生所學,重則可就是不死不休啊。所以言語之間未免有些譏諷。

可沐清風卻毫不在意,二十一就微笑道:“不知杜先生可有興趣與我共同研習這觀星之法。”

你丫的居然岔開話題!不過我忍了,沒辦法,本想探探底,可誰料木成風這麼老實,居然爆出這麼大一段秘辛,要是再問下去他國師府殺人滅口怎麼辦?所以我老老實實的跟著沐清風的節奏,道:“求之不得,還請清風指教。”說罷很有禮貌的一拱手。

而木成風聽罷微微一笑,回禮道:“不敢請而。”

隨後我便開始隨著沐清風在這星河之中暢遊,研習。

其實我學著觀星之術並非心血來潮,要知道鬼魁給我的那個優盤裏的《卜易簿》便是一種觀星術,而《本命星鬥術》更是以“觀星之法”為修煉前提,所以沐清風這一下算是在我瞌睡的時候送了枕頭。而我學起來自然也出奇的認真。

觀星之術(在西方叫做占星術)即通過觀察天體星座的運行秩序及變化,來預測推斷某人、某件事、某一時刻的行為。

我中華自古便有不少記載星象學的古籍,最著名是《三國演義》諸葛亮的觀象術。《易經》八卦的開拓者伏羲最初就是從觀察天象和自然變化開始的,古人在很久以前就通過觀察天體運行變化來改變生活鏡地,或指導他們耕作、收割、守獵了。

而除此之外,一些擅長觀星的古代人通過觀察天體星座的運行及變化,來預測、推斷事物的變化及行為,即使科學發達的今天,也很難解釋得非常清楚。這說明太陽、行星和其他星體的運行足以影響我們世事。

而陰陽家的創始者,鄒衍便是此道高手,

司馬遷在《史記》中把他列於稷下諸子之首,稱“騶衍之術,迂大而宏辨”。鄒衍到過趙、魏、燕等諸侯國,均受到各國國君禮遇。他把春秋戰國時期流行的五行說附會到社會的變動和王朝的興替上,提出“五德始終”的曆史觀。在對宇宙的空間認識方麵,鄒衍創立了“大九州”說。齊地瀕海,這啟發了他對宇宙空間廣闊性的聯想。他的思想宏大不經,古今中外、天文地理無所不包,因此有“談天衍”的美譽。

就學術而言,董仲舒將鄒衍的陰陽五行學說與儒學相結合,開漢代儒學陰陽五行化的先河。就政治而言,五德終始說作為一種改朝換代的理論工具,受到曆代新王朝建立者的信奉。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根據鄒衍“水德代周而行”的論斷,以秦文公出獵獲黑龍作為水德興起的符瑞,進行了一係列符合水德要求的改革,以證明其政權的合法性,遂成為五德終始說的第一個實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