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丘中郎將,正史中有記載是在南朝宋前廢帝劉子業時設立過發丘中郎將一職,由建安王休仁擔任,是仿造漢末曹操所設的“摸金校尉”建立,與之相差不大,無非就是將摸金符改為發丘印,但技術上略微遜色,而且發丘中郎將做事不留後路,不像摸金校尉一般會保護墓穴風水與屍身,更不會為墓主留下任何東西。
搬山道人,如果說發丘中郎將還算是能再盜墓後,勉強保留一個墓穴的樣子,那搬山道人那種喇叭式掘丘,是一種主要利用外力破壞的手段。機關陣法是其所長,破解墳墓中各類機關很是拿手,還擅長“生克製化”之術。風水上隻是粗通門道,與其他三派相差較遠。搬山道人行事多獨來獨往,從不與他人合作。他們與擅長尋穴找墓,風水祭祀,迎親典禮,機關陣法的茅山道人算是死敵。搬山道人的行規隻為求財,但一貫以破壞為主,為達目的不擇手段,不過為人身安全及銷贓渠道計,亦有自然形成而流傳下來的種種套路。不過據說搬山道人卻有一個代代相傳的秘密,不過外人是不知道的。
卸嶺力士,卸嶺盜墓皆是聚眾行事,盜取古塚,曆涉險阻危厄,並非僅憑矯健身手與群盜之力。正所謂盜亦有術,卸嶺之術在於器械。據說當年威震九州的呂布就是卸嶺門之人,其目的就是為董卓籌備軍餉,並傳下自己所學異術。這種異術可讓人力大無窮,所以卸嶺門門人,多是力大無窮,通曉武功之人,因此才被稱為力士。而卸嶺力士代代相傳的甲牌就是施術的重要媒介。
所以才有了“發丘有印,摸金有符,搬山有術,卸嶺有甲。”之說。
而前朝就有一個名為嶽定邦的傳奇搬山道人,據說他一反搬山道人的傳統,但凡他盜過的墓幾乎都是完好無損的,後來被前朝皇帝看上,封其為“搬山將軍”。
莫非這嶽興國就是這嶽定邦的後人?
不過看這兩人的名字起得,“定邦興國”,好家夥,名字起得夠大氣的。就是不知道是盛名之下無虛士,還是聞名不如見麵。
不過當下既然已經有了解決的辦法,就不應該再繼續這樣無謂的犧牲了。祝雲庭想到這裏便開口道:“既然如此,那我們就先行撤退,等那位嶽興國到來之後我們再來。”
魚藤中旬聽罷不等張孚敬表態,便連忙道:“祝大人說得對。目前我們的損失實在是太大了。”
可張孚敬此刻卻說出一句讓在場眾人從頭涼到腳的話。
“地脈的走向變了,我們目前回不去了。”
*******************************分割線******************************************
與此同時,驪山村口,一個書生打扮的中年人騎著一匹白馬,背上背著一個竹箱子。忽然,他伸出修長的手臂攔住一個村民,道:“請問這位老鄉,你又沒有見過一隻五百多人的隊伍,其中大多穿著一件繡有墨麒麟的衣服。”
那村民見狀“哦”了一聲後,道:“你說那些人啊,他們往去驪山那邊去了,你現在去找他們應該還來得及。”
中年書生見狀道了聲謝,從懷中取出二兩銀子遞給那群民道:“多謝老鄉了。”
那村民見狀連忙擺手道:“使不得,使不得,這可使不得??????”
還未等那村民說完,中年書生便伸出那隻握著銀子的手一晃,然後開口道:“怎麼使不得,你這一句話可是救了數百人的性命。”說罷便打馬而去,留下那村民一個人呆立當場。
那村民反應過來後,中年書生早已經走的沒有影子了。那村民隨即也沒有在意,便繼續向自己的目的地走去,可是走了幾步忽然感覺懷裏似乎有異物,於是下意識的摸了上去。
“咦?”那村民驚異了一聲,隨即伸手入懷。
片刻後,當他把手從懷中抽出的時候卻發現手掌中靜靜躺著一塊二兩左右重的銀子??????
PS今天希希早上起來一看,嗯鮮花過二十了,所以必須履行承諾,今天晚上加一更,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