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初中英語運用能力的訓練
基礎理論與實踐應用
作者:何鳳
摘 要:學習英語的最終目的是能運用這門語言,它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是一個包括聽、說、讀、寫的操練和語言信息的輸入輸出的實踐過程,在平時的英語教學過程中要加強運用能力的訓練。
關鍵詞:英語;運用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2851(2013)-07-0268-01
英語的學習離不開運用,在用中學,邊學邊運用,英語就會慢慢提高,所以必須把學生置於運用語言的活動中去感知、分析、理解、操練,從模擬交際到真實交際,以期達到真正掌握英語。所有這一切都必須靠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使其形成良好的學習動機和教師為其創造良好的客觀條件,才能有效地實現。因此優化課堂教學結構,訓練學生的英語運用能力是實施英語教育的重要關鍵。
一、創設會話情境
要使英語學習從死記硬背走向靈活運用,語言環境是非常重要的,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就一定要給學生創設一個學英語用英語的環境,例如在室教室內設置英語牆報,英文標語,英語畫刊等,在室外,開辦“英語角”,強化對各種物品的英語名稱的識記,以此體現和強化一種外語氛圍;還有師生之間,同學之間,在課內外經常用英語進行會話。課堂上運用掛圖,投影片等創設情景,用英語看圖說話,用英語扮演角色,用英語搞搶答賽,用英語進行思維和想象,最大限度地創設會話環境,使學生學習英語有一種自我追求,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興趣和動力。在教學go shopping這一單元時,可以在教室裏設置一個小市場,讓學生充當店員和顧客,拿筆,書,等等作為商品,讓學生自由買賣,訓練英語的運用能力。如果經常進行這樣的情境訓練,學生的英語運用能力一定好得到提高,所以就要求教師要想方設法的為學生創設恰當的情境,學生才能全心投入地運用英語互相交談,在交談的過程中提高運用能力。
二、優化教學內容
一堂成功的英語課不隻是看一節課教了多少內容,最重要的是看學生練了多少,學會了多少,在實踐中能用多少,為此,在英語教學實踐中,就要以此為目標優化教學內容,優化教學手段,優化“識記——操練——運用”的教學過程,讓學生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有強烈的求知欲和成功感。
要優化教學內容,就必須吃透教材,活化教材,使教材內容生活化,讓學生感到書本語言和我們生活實踐貼得很近,對教學內容具有親切感,進而產生濃厚的求知欲,強烈的進取欲,變被動吸取為主動探索,因此,創造性地鑽研教學內容,在利教、便學、易記上下功夫,在培養學生能力上下功夫,是切實有效地提高英語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優化教學手段,必須充分利用和創設情景,無論是語言情景、實物情景、聲像情景都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聽錄音、看投影,角色對話等,讓學生入情入景,努力使書本語言和實際運用統一起來,使課堂教學在全方位多層次的活動中輕鬆愉快地進行。優化教學過程,必須把重點放在提高學生語言運用的能力上。必須糾正從書本回到書本的一讀二背的簡單識記,而要從識記,操練向運用飛躍。要達到這樣的目標,必須使學生聽、說、讀、寫四種技能得到全麵發展,並能綜合運用,必須通過強化訓練,提高學生動腦、動口、動手能力,堅持每天值日彙報,開展一些豐富多彩的比賽活動,如閱讀、講故事、唱歌、書法、簡筆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