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堅持以人為本
青少年德育研究
作者:範娟 錢莉 史劍鋒
(保定學院,河北 保定 )
摘 要: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大學生的思想觀念與之前有了較大的變化,傳統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方式和方法已經不能適應當代大學生的個性需求。因此,需要堅持以人為本,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本文闡述了以人為本的基本概念,分析了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為什麼要堅持以人為本,提出了堅持以人為本,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徑。
關鍵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以人為本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2851(2013)-07-0001-01
近年來,我國高等教育取得了長足發展,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大量優秀人才。隨著時代的變遷,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學生的思維方式和價值取向等方麵也在不斷的發生著變化,仍然用傳統的教育方式和模式對當代大學生進行教育顯然已經不合時宜,需要堅持以人為本,主動適應大學生的發展變化,不斷調整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思路,才能真正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一、以人為本的概念
以人為本這一提法源自費爾巴哈的人本主義哲學,是指“一切曆史創造活動,都要以人為前提,以人為基礎,以人為動力,以人為目的”。以人為本,就是以人為一切行為的出發點,充分體現人的意誌、願望和需求。我國是在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第一次提出“以人為本”的發展原則,溫家寶總理係統的闡述了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提出,隻有堅持以人為本,才能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麵發展[1]。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不隻是我們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行動指南,它滲透到我們社會生活的方方麵麵,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同樣需要堅持以人為本。隻有堅持以人為本,才能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有的放矢,有針對性的開展教育活動,才能促進學生全麵發展。堅持以人為本加強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就是指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以大學生為核心,一切從學生出發,從學生的需求和根本利益出發,從學生的思想實際出發,從學生的培養目標出發,真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他們學會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實現大學生的全麵發展。
二、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須堅持以人為本
我們過去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往往搞統一式、“一把抓”的教育模式,不考慮學生的個體因素和個性需求,隻是把學生作為受教育的一個整體對待,采用灌輸式的教育方法,幫助其養成良好的思想、行為習慣,教學內容陳舊,教學方法簡單,缺乏針對性。這樣的教育模式不能針對個體學生的差異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方法,忽略了大學生的個性特征,缺乏與大學生進行個體的交流和溝通,不能有效地促進大學生大發展,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存在較大差距。究其原因,主要還是因為我們忽略了大學生的個體因素,把大學生看成了一個共性的整體,沒有堅持以人為本的思想。“大學的主旋律應是育人,而非製器,是培養高級專門人才,而非製造高檔器材”[2]。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教育中對大學生的思想素質進行塑造的重要環節,隻有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才能充分發揮大學生不同的特色優勢,使其在自我認識、自我改造、自我提升中,成長成才,才能針對不同的大學生培養其獨特的創新意識和更加開放的思維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