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立儲之製(1 / 2)

疏勒王故去之後,王城中諸王子紛爭不斷;一國三公,丁軍候也無所適從。連日來,疏勒王城中的諸王子紛紛派遣使者,前來涅盤城求得漢使支持。諸王子的使者攜帶大量金帛寶器,以厚賄漢使。丁軍候樂不可支,安然作壁上觀,並無明確表態支持任何一位疏勒王子。

這一日,魚服又來給丁軍候講讀《左傳》。魚服對於疏勒亂局暗暗焦急,意欲籍借講讀典故之便,細述春秋時代的群公子之亂,以圖能使丁軍候悚然心驚,定下擁立一位疏勒王子之策。千人衛壁也在席上正襟危坐,不動聲色地凝神聆聽。

春秋時代,諸侯國的群公子之亂比比皆是。最讓人扼腕歎息的是鄭莊公和齊桓公故去之後,群公子爭立,致使霸業中衰。

鄭莊公欲擒故縱,克段於鄢;抗禮周室,射王中肩;東征西討,所向披靡。攻必克,戰必勝,可謂戰績顯赫。鄭莊公號稱小霸,也是春秋五霸之前的第一個霸主。然而,鄭莊公多寵子,尤其以世子忽和公子突之爭最為激烈,二公子都曾兩度立為國君。鄭莊公故去之後,鄭國內亂了二十二年,四公子相繼而立。鄭國霸業衰落,自此不再複興,徹底淪為中原諸侯爭霸的棋子。

齊桓公尊王攘夷,北擊山戎,遷邢存衛,南伐荊楚,為春秋五霸之首。齊桓公雖然是繼齊襄公和公孫無知二君死於內亂之後,又是與公子糾爭位得國;但齊桓公依然重蹈覆轍,病榻之上尚未身故,五公子興兵於朝堂。齊桓公活活餓死,身死不葬,蟲流出戶。五公子之亂雖然被宋襄公率軍平息,但其後四十四年中,五公子相繼而立。齊國霸業也告終結,失去稱霸之機,無奈地坐視晉楚兩雄爭霸於中原。

魚服勸道:“鄭國和齊國都曾國力強盛,稱霸諸侯,卻因群公子之亂,最終國力衰落,霸業終結。疏勒雖非霸主大國,但諸王子爭立,不僅銷磨疏勒國力,而且拖宕北伐姑墨白水城之期。願軍候早下定奪!”

丁軍候不以為然,說道:“驪姬之亂,晉國中衰十五年,晉文公重耳不也重振朝綱,開創百年霸業。事在人為,不在於亂國與否。”

千人衛壁悠然說道:“晉文公得以稱霸天下,在於公子重耳備嚐險阻,不忘報怨雪恥,國中人才濟濟,從亡豪傑如雲,君臣上下勵精圖治。試觀疏勒諸王子,可有公子重耳之賢?更不消說疏勒諸貴人的文韜武略了。”

春秋時代,晉獻公垂暮之年昏聵,寵愛驪姬和幼子,迫殺太子申生,公子重耳和公子夷吾出亡。然後晉獻公一夕身死,繼立的二位幼子先後被殺,晉國大亂,即使晉惠公夷吾繼位,晉國仍然內外交困,國君失道寡助。直到十五年後,流亡了十九年的公子重耳歸國繼位,是為晉文公,晉國才得以安定。晉獻公故去之後國力不張,晉惠公還有韓原之敗,但晉國忠臣良將眾多,尚有郤氏、先氏、趙氏、狐氏、荀氏、欒氏、胥氏、韓氏、魏氏、士氏、箕氏諸多卿大夫。所以眾世卿賢大夫的輔佐之下,晉國未曾墮失國力。魚服轉而想到疏勒紛紛擾擾的諸貴人,尤其是貪鄙好賭的疏勒都尉,此等人物執掌疏勒軍事,疏勒諸王子之亂平息之後,疏勒軍力和戰意也令人堪憂。

丁軍候忽然笑了起來,撫掌說道:“沙丘之亂,趙主父猶疑於二子,公子成和李兌圍困沙丘宮三個月之久,趙主父餓死宮中,趙國國力未見其衰。可見,王室之亂不足以禍國。”

春秋時代,趙武靈王本已傳位次子趙惠文王趙何,後又憐憫廢太子長子趙章,安陽君趙章遂謀逆弑弟奪位,趙武靈王之叔父公子成和將軍李兌率軍平亂,殺安陽君趙章,圍困沙丘宮,餓死趙主父。

驪姬之亂,沙丘之亂,還有始皇帝的沙丘之變;這些都是刀光劍影的王室爭鬥,這些都是骨肉相殘的人間慘景。當日在敦煌郡的魚離置,出使烏孫的使隊眾吏談論申生之冤,也曾曆數前代典故,影射長安巫蠱之禍。那時的魚服止步戶外,心中悲憤欲絕,他的祖母、父親、兄弟、姐姐就是死於三年前的長安巫蠱之禍。那是夫殺妻,父殺子,祖父殺孫兒,真真是慘絕人寰!如今再次提及這些典故,慘痛的往事曆曆在目,淒然呈現眼前,魚服黯然神傷,漸漸默然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