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觀察
近幾年來,事關港劇的新聞來去無非兩類主題:TVB某某花旦/小生不再續約北上掘金;TVB力邀某某大牌回巢救場。雖則是,但最近的消息似乎又略有不同:早前出走的佘詩曼、林峰回巢主演《使徒行者》;出走十年的劉愷威則將搭配多年不見的趙雅芝、汪明荃出演王晶監製的《風雲天地》;最震撼的是曾誌偉出山監製新劇《M Club》,一口氣邀來李若彤、張慧儀、李麗珍、葉蘊儀、陳慧珊、江欣燕、袁潔瑩等七位女星,可謂將上世紀90年代香港各年份女神一網打盡。忽如一夜春風來,港劇乍死猶複生,一眾中女老炮的名字重現新聞紙,令人一時時代顛倒,分不清這到底是2014年還是1999年。
1999年的香港,女神們還不叫女神,她們仍遵循著古早的稱呼被集體喚作“玉女”。時年,因袁潔瑩的退出,前港姐季軍佘詩曼幸運接下了《倚天屠龍記》周芷若一角;陳慧珊憑借《鑒證實錄》、《妙手仁心》係列成為全港OL代表;長相歐化的李若彤演完小龍女又連著出演“神仙姐姐”王語嫣,是當時古裝玉女第一人;而李麗珍剛拿下金馬獎最佳女主角,脫星變影後被媒體奉為勵誌偶像。那一年,羅嘉良尚未出走,古天樂也還沒混成電影咖,林峰、吳卓羲剛入藝員訓練班,TVB人才濟濟星光熠熠,隨隨便便開套劇都能衝過30點收視大關。大約是應了盛極必衰的天理,千禧年後TVB就開始漸顯頹勢,叫得響的佳作一年少過一年,十年間台前幕後風流雲散,TVB幾如空巢,再後來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
邀約昔年紅星回巢催穀收視的計策,被偏執的TVB高層視作救命稻草。貴為娛樂寡頭,TVB卻再無能力造星,淪落到隻能依靠棄將叛將、過氣明星維持生計,你真的相信它還能起死回生?
TVB大規模啟用回巢藝人是自09年台慶劇《富貴門》開始,這部擁有羅嘉良、呂良偉、袁詠儀、郭可盈、戚美珍的豪劇收視高開低走跌破記錄,更被諷為“老人劇”——嘲笑的不僅是眾主演個個老得皺紋都能夾死蒼蠅,還有劇情沉悶節奏緩慢老得像個耆英。失利如此,並未阻止TVB一條道路走到黑。之後每年,總有那麼兩三部以回巢藝人為噱頭的劇集開拍,什麼玉女掌門、古裝一姐、收視福將全在邀請之列,可惜其戰績敗多剩少。即便是去年搬出了歐陽震華搭配關詠荷的陣容,陳小生與娥姐這對港劇史上最受歡迎的情侶檔亦沒能救起《情逆三世緣》收視,隻能歎一句:噱頭多大膽,收視有多慘。
對藝人本身,回巢亦不見得是件樂事。尤其資深的一撥女星,回巢複出多因經濟壓力。翻開她們的履曆,失婚的失婚、破產的破產,境遇大多不遂人意,再站在鏡頭前業已皆是風霜滿麵。偏偏時下觀眾挑通眼眉言語如刀,迎接年長女星的往往是惡評如潮。前代小龍女陳玉蓮複出拍劇,觀眾彈她老態橫生罵她癡肥師奶。言猶在耳,次代小龍女李若彤又胸口掛著個勇字複出了,試水內地綜藝節目已惹來粉絲一片唏噓,料想新劇播出後評論會更加不堪。望你保重吧,姑姑。
港劇之痼,問題早已不在表裏,幕後編導團隊的盡失才是核心。在TVB創作部,一名初級編劇至少需要耗費十年時才能升至編審,月薪微薄,前途漫長;加之等級森嚴、高層內鬥嚴重,新創意新思路經過層層盤剝往往所剩無幾,創作自由度之差無可嗟歎。於是,張華標、戚其義、周旭明、梅小青等金牌劇作人先後北上,兼有20多位編劇集體離職。菁英組團離開,新手力有不逮,劇集創作幾乎無人可用。《巾幗梟雄3》開拍,編審葉廣蔭手下隻有三個入職還不到四個月的年輕人;民國劇《名媛望族》劇本錯漏百出,監製莊偉建硬拉對民初曆史頗有研究的主演劉鬆仁一起創作劇本,劉鬆仁上午寫本下午演戲,一個人做兩份工;據傳,還有些劇集根本拿不出完整劇本,不少演員不得不自己設計對白,為此叫苦不迭。
在這樣的拍劇環境之下,就算TVB真的請回了周潤發劉德華,又能扭轉多少乾坤呢?一如《金枝欲孽》係列的編劇周旭明所言,“理性旁觀TVB的行政文化一次又一次彰顯腦殘,至今麵對未來的競爭仍隻見抱殘守缺,無言!”
呐,發生這種事情呢,大家都不想的。做人最要緊的是開心,不如我煮碗麵給你吃,然後一起北上內地,一切重新來過還有一線生機。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