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高職信息安全專業課程體係改革與實踐(2 / 3)

麵向崗位群的需要,不同階段課程之間允許相互嵌套、融合、滲透。專業能力性課程群中,前期有幾門課程也可看成專業素質性課程,有些後期開設的課程可看成專業發展性課程,將共性的部分歸入能力性課程群,有些課程對於高職高專的目標培養來說,要求較高,應該合理地納入到選修課或專業方向課中。

4信息安全專業課程體係設置的解決方案

在較為科學的課程體係結構指導下,按照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方向,圍繞職業崗位群需要,信息安全課程體係與各階段課程群分布如表2所示。

為突出應用、強化能力,信息安全專業課程體係設有四條主線,分別是操作係統主 線、編程能力訓練主線、網絡基礎知識主線及安全技術應用主線。

4.1操作係統主線

由於安全管理或安全方案的設計可能遇到各類操作係統,因此在操作係統主線中設計了三大主幹課程:網絡操作係統、Linux操作係統及操作係統與安全,並且有延續關係。網絡操作係統主要了解各類網絡操作係統的基本內容及特點,要求重點掌握Windows網絡操作係統的基本操作和常用服務器的搭建與管理;Linux操作係統要求重點掌握Linux平台下的常用服務器的搭建與管理;操作係統與安全則在前兩者的基礎上,更深層次地討論網絡操作係統的安全配置與管理,要求重點掌握常用服務器的安全配置與管理,並為安全技術應用主線奠定基礎。這三大課程由同一位專任教師授課,這樣可以更好地協調各課程的關係及重點內容。

4.2編程能力訓練主線

編程能力訓練主線包含四門主幹課程,分別是C/C++語言程序設計、數據結構、Java程序設計及TCP/IP編程,在編程語言應用能力方麵突出C/C++語言課程的重要性,數據結構采用C/C++語言為平台,和C/C++語言程序設計兩門都以周課時為6學時開設。TCP/IP編程是在前兩門語言的基礎上,根據崗位需求開設的,如對網絡應用係統的安全管理,因此四門課程有承上啟下的關係。

4.3網絡基礎知識主線

網絡基礎知識主線包括數字電路基礎與微機原理、計算機網絡技術、網絡互聯技術等課程,目的是熟悉各種網絡硬件設備,掌握網絡結構,各課程之間可以整合。數字電路基礎與微機原理是數字電路基礎與微機原理與應用的整合。計算機網絡技術與網絡互聯技術兩門課程由同一位教師授課。

4.4安全技術應用主線

安全技術應用主線包括信息安全基礎、信息安全工具、數據存儲與備份等課程,結合高職類學生的特點和培養目標,將PKI技術、VPN技術、網絡攻防技術、信息安全策略和機製等課程列為專業選修課或專業方向課,作為必修課的必要補充,使學生能掌握核心技能。

4.5各專業課程關係及具體教學實施

除了上述四條主線課程群外,課程體係中還設置了輔助課程,如計算機專業英語、網頁製作與網站建設、SQL Server數據庫原理與應用等。四條主線的專業課關係:每條主線對應其相應的崗位要求和能力素質,主線內課程互相銜接、聯係緊密,主線間課程既彼此獨立,又相互補充,這要求授課教師相互間探討與交流,對交叉知識能有的放矢,做到不重複講授,對已講授過的知識隻管應用。

在課程設計實施上,要求每個課程環節必須達到規定目標,盡量做到素質、知識及能力三層次不脫節。根據不同的課程主線,授課方式要求多樣化。操作係統類課程要求學生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基礎上強化學生的動手能力,引導學生在課程中學會應用;編程能力訓練類課程要求加強實例講解,進行項目式教學,強調學生仿照能力;網絡基礎類課程要求采取講授和實際操作相結合的授課方式,要求精講多練;安全技術應用類課程強調在課程中引入大量應用案例,使學生在學習階段熟悉實際應用環境。高職院校培養的是技術應用型人才,實踐課時總量必須達到總課時的50%以上。為此,在課程體係建設上,設計四個實踐環節,分別是課內實驗、項目實訓、畢業設計及畢業實踐。在課內實驗環節,根據課程特點設置一定量的課內實驗課時;項目實訓環節單獨安排在期末,用一至兩周用於主線課程的綜合實訓;畢業設計環節安排在第六學期的前十周,由指導教師根據專業教學要求安排畢業設計題目,目的是訓練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和團結協作能力;畢業實踐環節安排在第六學期的最後六周,將學生安排到各企業進行頂崗實習,成績由實習單位評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