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2 / 2)

“我也不是考古學專業出身。”廖錚看到他這麼虔誠,反倒有些不好意思了。“我這些都是現躉現賣。現在隻是看到一些線索,真正的結論必須有嚴格的科學檢驗才能得出。而且,現在考古學更多地采用自然科學方法,我沒有那些儀器設備,更不能隨便下什麼結論。

科斯塔基諾夫不住地點著頭。廖錚繼續說道:“希望你能夠參加真正的考古隊,而不是這種掛名的草台班子。那樣你才能學到真正的學術研究方法。”

最後,科斯塔基諾夫興奮地,又戀戀不舍地走了。廖錚送給他一塊帆布,作為棲身之所。要不要把自己的決定告訴他?在這裏,隻有這個人保持中立,甚至有些傾向於自己。廖錚幾次想對他開口,最後還是放棄了。這個江湖學者隻是剛剛開竅。還不能完全相信他。

第二天,廖錚又在古跡裏走來走去,自由觀察。雖然沒有什麼對話要翻譯,但施蒂納卻不同昨天,跟隨在廖錚左右,不時地問她需要什麼幫助。看來,昨天自己發現的那條路,觸動了他們敏感的神經。怎麼才能甩掉這個人?廖錚想來想去也想不出好辦法。最後,隻好以不容推辭的口吻,要他幫自己看行李。她把不那麼重要的裝備放到帳篷的大背包裏,重要的幾件隨身背著。

“看行李?”施蒂納驚道:“這裏除了我們,不可能有外人來呀?”

“就算是我的怪僻吧。我總是不放心行李。前兩天不是有你們的人,要偷我的壓縮餅幹嗎?至少,你不要讓別人把它們碰壞了。”

施蒂納一時語塞,隻好退到院子外麵。廖錚注視著他遠去的身影。不知道接下來還會有什麼幹擾在等待著自己。遠遠地,她又看到波爾蒂略和塞克瓦蒂在爭吵。由於聽不清聲音,她不能斷定是不是爭吵。但看他們彼此的表情,似乎遠不象開始那麼和諧。

不管他們,幹自己的吧。廖錚又開始努力尋找著作假的痕跡。

但是,除了那些文字石板外,她再沒有發現什麼作假的痕跡。或者說,以她現在的考古學技能,發現不了更多的偽造痕跡。在北京的咖啡館裏,她曾經和譚鬆推測過,如果波爾蒂略進行偽造的話,會從哪幾個方麵進行。文字石板自然可能是最明顯的偽造。因為新幾內亞島直到殖民地化以前並沒有文字出現。波爾蒂略很可能隻不過利用他的考古學知識,從許多古代象形文字裏抽取圖案,自編了一套“姆族文字”。

現在,文字石板的嫌疑極大。但另一個懷疑對象——那些七尾人蛇——卻看不出什麼明堂。難道這個七尾蛇,這個喜拉尼布拉的守護神,真的是幾千年前本地古人的創造嗎?隻不過被波爾蒂略穿鑿附會?

不,不大可能。它們太象喬治瓦特早年發布的那些姆文明傳說了。

另一個問題馬上又升起來:如果這些石像也屬偽造。那麼,他們是在什麼地方,用什麼方法製造了這幾座雕像?她想起了譚鬆表演的鑽木取火。如今,誰還擁有和鑽木取火幾乎同時代的、單憑石器來加工石材的技術?如果真有人還掌握著這種技術,豈不是和霍瓦特遺址一樣是個極有價值的謎了。

由於自己無事可做,無處可去,科斯塔基諾夫幹脆跟隨著廖錚,給她打下手。而廖錚也借機會,把更多考古研究的細節介紹給他。任何偏見都不可能一朝一夕被破除。她隻希望這個小夥子回去之後,能夠慢慢走上正軌。

偶爾地,波爾蒂略會來到石像群裏,擺出考察的姿勢,由塞克瓦蒂或者他的部下拍照。對此廖錚並不意外。這應該是他們此番前來的一個次要目的吧。

天又黑下來了。廖錚回到帳篷裏。施蒂納確實把她的行李看得很緊,一樣沒丟,一樣沒壞。廖錚忽然有些不好意思。如果這個小夥子不是奉命在監視她,自己的言辭就太不客氣了。廖錚道了謝,然後以更衣為名請他離開。

第二天,科斯塔基諾夫早早醒來,在廖錚帳篷外麵轉來轉去,等了許久,也不見老師出來。波爾蒂略已經通知他,“考察”正式結束,要打道回府了。科斯塔基諾夫不知該怎麼辦好,想從廖錚那裏討主意。

良久,他感覺有些不對。猶豫再三,還是叫了幾聲。帳篷裏無人應聲。

科斯塔基諾夫掀開帳篷。一隻背包躺在地上,它的主人早已不見了!

§§第七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