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完善實踐課程體係。根據循序漸進的原則,會計實踐課程體係可以設置四個層次。第一層是專業基礎課程和專業主幹課程實習, 主要是配合理論教學按課程組織單元實習,目的在於培養學生的單項操作技能,鞏固和加強理解理論教學講授的基礎知識和基本處理方法。各課程可采用分章實驗操作方式,以訓練學生處理某一方麵會計和財務問題的能力。第二層是綜合模擬實驗,目的是強化對學生未來崗位所涉及到的會計、財務和稅務等多學科綜合能力的培養和訓練;同時增加財務管理方麵的內容,包括:籌資環節的決策模擬實驗,投資的決策模擬實驗,財務分析、預算以及典型的資本運作訓練等。第三層次是會計製度設計環節的實踐教學,培養學生運用會計理論及方法,依據有關的法律、法規和規章,結合被設計單位具體實際,采用圖示、表格和文字等形式,對會計工作應遵循的原則、應采用的程序和方法、應提供的數據資料以及會計管理應達到的要求,製定出會計工作的具體操作規程。第四層次是企業財務分析和績效評價的實踐教學,要綜合運用財務、會計、統計等多學科知識,是對學生綜合能力的檢驗和培養。
3.建立仿真模擬實驗中心。會計仿真模擬有手工操作和計算機係統操作兩種。手工操作有助於理解會計核算方法,適合初學會計學基礎的學生,按照章節進行;計算機係統操作是建設會計仿真綜合實驗中心的關鍵,是近似於實際環境背景、易於操作的會計仿真係統和實踐教學空間,讓學生依次經過原材料采購、產品生產和銷售、利潤分配與管理、對外投資業務與兼並重組活動的開展,直至企業破產清算等一係列環節的訓練。中心同時要建立各門實踐課程的質量控製規範,適合老師與學生互動交流。
4.開辟校內會計實習基地。介於各單位財務部門容納人數的限製,可以在校園內開辟會計實習基地。具體有三張方式可以操作:一是利用學校財務部門,時間周期延長,讓學生輪流參與學校會計實際業務活動;二是引進會計師事務所進駐學校,根據學生實習課程內容與會計師事務所的業務相結合,實現雙方互利共贏;三是設立小微企業賬務代記代辦服務中心,給學生一個真槍實戰的環境和機會,同時能夠創造部分收入彌補實習經費的不足。
5.建設穩定的產學研結合型的校外實習基地。產學研結合型的校外實習基地是將學生專業實習與教師科研課題、實習基地的生產第一線會計工作有機結合起來,結合實習基地的行業特點,將實習基地的會計製度與國家會計準則進行對比分析,研究出實習單位的會計製度特性並進行評價和提出自己的意見。這樣才能與實習基地深度融合,並形成穩定關係。
6.建立考核內容的層次性和考核方式的多樣性。實踐教學考核辦法要有利於引導學生創新,基礎章節的單元實驗以規範驗證為主,基本實驗理論知識,進行檢驗性測試,綜合性實驗可以采用設計型、分析報告型以及探索性論文撰寫等形式進行考核。
綜上所述,會計學實踐活動對於本科階段的學生非常重要,必須構建完整的實踐體係,才能保證學生掌握豐富的會計學理論知識的同時,具有較強的會計實踐能力,適應實際工作的需要。由於每個國家和地區的情況都不相同,在借鑒國外模式的同時必須結合我國及各學校所在地的實際情況,構建符合自己學校的實踐模式。
參考文獻
[1]李子運.多倫多大學教學的技術支持與服務[J].中國大學教學,2014(1):93-96
[2]倪驍驊,葛友華,於建業,吳衛東,袁健.應用型本科機製專業綜合改革總體策略研究與實踐[J].教育教學雜誌,2014(18):22-24
[3]孫曉玲.澳大利亞大學會計教育及對我國大學會計教學的思考[J].改革與戰略,2004(6):6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