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推進校地合作
第一,利用高校資源,開展“碩博士誌願服務萬名農村創業青年”計劃、聯係多家企業與學校對接,通過項目為載體,深入開展產學研一體化服務。如幫3家企業進行環境設計、汙水環保工程設計施工;幫浙江萬馬集團對接北京大學電子信息學科;幫浙江建華集團對接浙江農林大學健康管理學科等。第二,代表臨安團市委回訪清華北大的博士誌願生服務團,與清華北大團委及相關部門溝通交流,尋求多邊合作。第三,深化校地戰略合作,積極開展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開展“愛心傳遞,綠色錦南”共青團暑期誌願服務係列活動、“溫暖晨曦,關愛外來務工子女大學生暑期實踐活動暨‘千夢千尋’大行動結對”等活動18場,活動覆蓋臨安16個鎮街。
四、經驗思考總結
經過一年的掛職鍛煉和學習思考,有機會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很大程度豐富人生閱曆、提升視野,更求真務實,提升組織管理能力、增加地方工作經驗等,主要表現在:第一,填補地方工作經驗空白,豐富人生閱曆。在原有事業單位工作和企業兼職的基礎上,利用這次機會,在一定程度上填補了地方工作經驗的空白,熟悉和了解公務員隊伍工作的方式方法,很大程度上提升解決現實、棘手問題的能力,並豐富人生閱曆,開拓視野。第二,作風落實更到位。在新崗位上求真務實,敢於協調負責、作風嚴謹、講求效率、嚴格按照項目化要求落到實處。第三,提高組織協調能力。在工作中能做到點線麵相結合,注重團內外各方資源的有效整合,理解了借勢發力、把握全局,且統攬大局能力得到提升。第四,積累工作經驗。在共青團工作實踐中,積極探索青年工作的特點和規律,對團工作的主要問題有了更準確的認識。並觸類旁通通過對團工作的理解,結合自身特色及職業規劃,重新分析國際國內形勢的發展變化,對全麵建成小康社會、全麵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和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參考文獻
[1]胡錦濤.在建黨90周年紀念大會上的重要講話[EB/OL].
[2]陸昊.在共青團十六屆五中全會上的講話[EB/OL].
[3]胡錦濤.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發表重要講話[EB/OL].
[4]趙洪祝.在浙江省第十三次黨代會上的報告[EB/OL].
[5]李輝.關於引導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幾點思考[J].中國青年研究,2013(4):47-50
[6]許高峰,言虎,杜一村.中央企業共青團組織建設實踐探究[J].中國青年研究,2012(2):43-47
[7]鄭長忠.青年誌願者行動與團青關係重構[J].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13(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