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娉否認說:“你們都不看,我看什麼看啊,我隻是看了看他們黨組織建設的情況!”那兩個人就不說話了。
王雪娉坐入了梁健的車子。那個副總擠出笑容朝他們揮手道別。梁健也儀式性地與他揮了揮手。
等車子開出去一段,王雪娉說:“那本賬冊是假的。”梁健說:“像這種企業,基本都有大小兩本賬。給我們看的,基本就是一本大帳。看來他們是早有準備啊!”王雪娉說:“難道他們早就已經知道我們會去查?”
梁健說:“恐怕他們從一開始就已經準備好了。”王雪娉問道:“那怎麼辦?我們搞不到他們的真實股東名單,就掌握不了真實情況。”梁健說:“沒事,狐狸尾巴總會露出來的!”
雖然話是這麼說,表現的很鎮定。但是,梁健內心卻有一種寸步難行的感覺,今天從去小龍礦石企業的情況看,這些既得利益牢固的結成同盟,一心想把他蒙在鼓裏!
梁健以前常聽領導說,作為一把手,隻要管好兩件事情就行了,一是管思想,二是管人事。以前沒有這種深刻的想法,但這會他才真正感受到了人事的重要性。這個班子,支持梁健的人少之又少,隻有王雪娉是力挺梁健的,其他人似乎都對梁健敬而遠之。
在這種情況下,梁健又如何才能放開手腳大幹一場呢?
中國官場上,一把手新上任時,第一件事情就是動人事。一般情況下都是如此。梁健當了向陽坡鎮的黨委書記之後,如果能對班子成員進行調整,勢必就能換來新氣象。現在的問題是,梁健是從市政府空降下來的幹部,關鍵是縣委書記葛東,對梁健並不支持,這樣的話,鎮領導班子想在近期內進行調整,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更何況,梁健對班子裏這些人,也不是特別了解,即便是向縣委要求人事調整,調整哪個,不調整哪個?如何才能做到恰當不出錯,這也是一個大學問。
一時之間,梁健仿佛走投無路,陷入了手足無措的感覺。如果這時候有過來人指點一下該有多好!梁健第一個想到的是胡小英,但他已經和胡小英說好了,最近不見麵,怕影響省委組織部對胡小英的推薦考察。接著,他想到了高成漢,但是昨天才剛剛去過高書記的辦公室,高書記讓他大膽地幹,如果遇上什麼麻煩,就向領導那裏搬救兵,豈不是顯得自己很無能?
梁健一時想不到什麼人可以討教,心情鬱悶地在辦公室裏挨到了下班時間,他朝窗外看看,打算下班。轉身之時,突然瞧見了書架上那本《資治通鑒》。
這本《資治通鑒》是黃少華離開十麵鎮時,送給梁健的。梁健每換一個地方,都一直帶著。說實話,他隻是在有空的時候,隨便翻翻,到底有多少入心入腦,不一定。隻是保持了這麼一個習慣而已,有人說,讀書這東西,雖然不是立竿見影,但讀的每一個字,其實都已經進入你的血液、你的骨髓當中,在無形之中影響著你的人生。
這話對梁健這種讀書不求甚解的人來說,倒是一種安慰。
看到這本書,梁健就會想起黃少華。好久沒有跟黃少華聯係了,梁健拿起了電話,打給黃少華。
黃少華語氣非常高興的接起了電話:“梁健,今天怎麼打電話過來了?”跟黃少華說話,梁健就沒有任何顧忌了,他說:“我想黃書記了啊!”黃少華說:“真是巧了啊。今天剛剛有人說起你呢!你就打電話過來了!”
梁健問道:“誰說起我啊?”黃少華說:“還能是誰?依婷今天也從省城回來了,我們正要去榴蓮餐廳吃晚飯呢,今天不在家裏做飯了。你一起過來吧!”
梁健客氣了一句:“會不會妨礙你們家庭聚會啊?”黃少華說:“你這是哪裏話啊?你不是我們自家人啊!”這一句溫暖的話,讓梁健倍感溫暖,就說:“我這就出發,不過要一個小時左右才能到,你們先開始吧!”
“等你。”
五十分鍾左右,梁健趕到了榴蓮餐廳。黃少華、戴娟和他們女兒黃依婷已經在了。看到梁健到了,黃少華馬上通知上菜。梁健從鄉鎮上來,沒帶什麼好東西,向陽坡鎮的竹筍和茶葉很好,梁健就捎了些過來,放在了包廂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