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
本刊特稿
作者:劉楓
在舉國上下學習、宣傳和全麵貫徹落實十八大精神之際,我們迎來了2013年。新年伊始,我們特向關心支持《文化交流》雜誌的各級領導、各界人士和廣大讀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過去的一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中國共產黨勝利召開了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十八大是在我國進入全麵建成小康社會決定性階段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也是黨的奮鬥曆程中又一次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大會,舉世矚目,意義重大,影響深遠。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十八大把全麵建成小康社會作為全黨全民的使命提了出來。全麵建成小康社會,就要樹立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建設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係,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
中華民族一貫重視文化建設,注重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中華地域遼闊,民族眾多,在漫長的曆史發展進程中形成的中華文化,既具有統一性和整體性,又帶有多元性和區域性。現代文明的基礎是傳統文化,傳統文化的基礎是區域文化。
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首先需要文化上的複興與革新。近年來傳統文化研究不斷興起,並呈現出向區域文化研究傾斜之勢。區域文化研究熱的興起,是多年來愛國主義教育發展和深化優化區域經濟發展機製的需要使然,也是壯大區域文化產業、提高區域社會凝聚力和美譽度的需要使然。高度重視區域文化開發利用,大力弘揚祖國優秀傳統文化,是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一項重要舉措,也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一個重要方麵。
吳越文化是中國最具特色和魅力的地域文化之一,也是中華傳統文化中的優秀代表。吳越文化在我國改革開放事業中,在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進程中,必將發揮更大的作用。
浙江是吳越文化的發祥地。千百年來,吳越文化從孕育、發展、成熟、興盛到轉型,曆經沉浮,兼收並蓄,傳承創新,顯示出難以比擬的包容性和源源不絕的生命力,推動著社會的發展和時代的進步。當前對它的研究、宣傳具有重大意義。
數千年來,吳越文化創造出了許許多多為世人矚目、今人驕傲的優秀文化成果,有力地推動著江南地區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我們重視吳越文化的研究,就是要認識浙江傳統優秀文化的輝煌;我們大力弘揚吳越文化,就是要推動現代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發展。吳越文化與當代文化的密切交融,支撐著區域經濟、文化的繁榮、發展態勢。從浙江文化的發展史來看,吳越文化和當代文化的不斷融合,形成了具有鮮明區域特色、深厚曆史底蘊、豐富思想內涵的浙江當代文化。它既始終保留自身的文化特質,又兼收並蓄外來文化的精華。這種文化品質深刻影響了自強不息、堅忍不拔;義利並舉、求真務實;大氣開放、兼容並蓄的浙江精神的形成與拓展,豐富深化了新時期浙江文化的價值標準,為建設人文精神高尚、文化事業繁榮、文化產業發達、文化氛圍濃厚、文化形象鮮明的文化強省注入源源不竭的動力,在複興中華偉業的征程中,文化創造力將充分釋放。
將吳越文化中最有生命力的東西提煉出來,將最有利於經濟發展的文化元素升華,可以為浙江繼續走在全國前列,率先實現現代化,乃至為整個長三角地區的騰飛,提供可靠的智力支撐。長三角地區是中國最具活力和競爭力的經濟區域之一。吳越地域占據了長三角的核心地帶,曆史上經曆了長期的交流融合,具有共同的語言習俗和文化特征,逐步發展成一種具有同質內涵的特色文化。植根於吳越文化之中的長三角地區正是由於文化的相容性、開放性而在今天的區域經濟一體化道路上展現出勃勃生機。進一步加強吳越文化的研究,可以發掘和利用吳越文化中的精華,使之成為促進經濟持續穩定發展的強大思想動力和智慧源泉,為長三角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奠定重要的文化基礎。
吳越文化是一座博大精深的曆史文化寶庫。對吳越文化遺產的方方麵麵進行深度梳理、分析,總結吳越文化的特色、優勢,尋找吳越文化遺產當代化的有效途徑,可以進一步推動文化事業繁榮和文化產業發展,為全麵建成小康社會提供深刻的曆史啟示。
我們要從戰略的高度重視吳越文化的研究和宣傳,並在實踐中發展和創新吳越文化。我們要深入學習、全麵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保持高度的文化自覺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進一步理清思路,明確方向,善於繼承,勇於創新,為大力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作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