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黎氏及其精神傳承
書屋講壇
作者:彭文忠
近代湖南得風氣之先,出現了人才群體化、家族化的重要傾向。如著名的湖湘文化世家湘鄉曾氏、漢壽易氏、新化鄒氏、新寧劉氏、湘潭黎氏等等,影響著中國近現代的政治、軍事、思想、文化等各個領域,為中國社會的進步做出了傑出的貢獻。其中以“黎氏八駿”為核心的湖南近現代文化世家“湘潭黎氏”,以文化傳家、愛國傳家;是近現代中西文化風雲際會下湖湘文化發展的產物,也是流光溢彩、絢麗奪目的湖湘文化之重要組成部分。
或傳,湘潭黎氏係東漢軑侯朱蒼後裔。“自漢興,長沙王相朱蒼侯於軑,而黎始顯。東漢建武年,長安守允通隨父甲二公遷於潭州,遂為潭人”。
湘潭黎氏有五支,包括皋山黎氏、長塘黎氏、雨湖黎氏等。長塘黎氏即指居住在湘潭曉霞山西北麓菱角村長塘的黎世綬、其子黎鬆安及其孫“黎氏八駿”等,以“黎氏八駿”為文化成就最高峰,他們在中國的諸多領域開風氣之先,有很高聲譽。因此,時人言“湘潭黎氏”多指這一支。
從中國人傳統所說的輩分來看,上個世紀從黎氏家族的“培”字輩到“模”字輩,應當是四代人:
第一代:“培”字輩,"黎氏八駿"的父親黎鬆安,晚清一代知識分子;
第二代:“錦”字輩,主要是“黎氏八駿”:黎錦熙、黎錦暉、黎錦耀、黎錦紓、黎錦炯、黎錦明、黎錦光、黎錦揚八兄弟。
第三代:黎氏八兄弟的下一代(“澤”字輩),可謂人丁興旺:黎錦熙育有一子二女,錦暉則有五子三女,錦耀育有一子,錦紆育有二子一女,錦炯有三子二女,錦明有一子二女,錦光有三女三子,錦揚有一子一女。在“澤”字輩這一代人中,錦熙長女黎澤湘(憲初)生於1909年,長子黎澤閎(儻夫)生於1911年,錦暉長女黎明暉(議初)生於1909年,皆年長於上一輩的黎錦揚,年近於錦明、錦光幾位叔叔。
第四代:“模”字輩中的一部分,出生年代與“澤”字輩的相仿,如黎模捷、黎模瑩、黎模蘇等。
最初出現在二十世紀中國舞台上的,是晚清一代讀書人:“黎氏八駿”的父親黎鬆安,同時代人有胡沁園、齊白石、王仲言等人。他們大多出生於十九世紀後半葉,是中國曆史上最末的一代士大夫,接受過係統、良好的國學訓練,而且多半有功名在身;受變法圖強之時代浪潮影響,已經認識到西學的價值,是新知識、新思想、新時代的最早接受者,但從骨子來說,這—代人的思想模式不外乎“中體西用”。
1915年以後,新的一代知識分子崛起。像黎錦熙、錦暉這代人,大多出生於1880—1895年之間,是中國第一代現代意義上的知識分子。從這一代人開始,知識分子不再走學而優則仕的傳統士大夫老路,在新的社會結構中已經有了自己的獨立職業,比如教授、報人、編輯、作家等等,在知識結構上,雖然他們幼年也熟讀“四書”、“五經”,但後來多在中西結合的洋學堂中接受過教育,對西方文化有較為深入的認知,是五四新文化運動中富有社會影響的文化精英,但在文化心態、道德模式等方麵依然保存著中國傳統的不少特點。
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黎氏家族第三代知識分子開始嶄露頭角。這一代人出生於1895—1910年之間,他們在求學期間直接經曆過新文化運動的洗禮。這代人大都有留學歐美的經曆,受過良好的專業訓練,故而往往成為某一領域的專家,比如礦學家黎錦耀、教育及出版家黎錦紓、橋梁學家黎錦炯、文學家黎錦明、作曲家黎錦光,還有澤字輩的幾位如黎澤閎、黎明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