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物品其實和絆馬索差不多,但是是將有重物的幾根繩子係在一起而成,揮動的時候借著慣性投出,可以纏繞住獵物的身體與四肢。當然如果被回旋的重物擊中的話,也會造成相當嚴重的傷。
時不時的能夠看見某位輕騎兵揮舞著多球捕獸繩其中的一根繩子投擲,而另外一位則抓住繩子的中央來投擲,緊接著便是策馬而上向著被擊中的目標飛奔而去,就此來看眼前的這些小夥子們對於多球捕獸繩的使用是相當的熟練。
————————明天補上————————
軍馬嘶鳴,人聲鼎沸,一隊人馬風塵仆仆的踏進了普瓦圖城的大門。
除了環繞在四周的那幾十名騎兵外,所有的士兵全都坐在敞開了的大篷車之上。這是既可以節省體力,在路況較好的時候也在加快行軍度,畢竟在趕路這種事情上兩條腿始終是比不上四條腿的。
同時這也是龍騎兵與普通步兵配合作戰的一種方式,往往用來應對不同城鎮之間的增援,或許某些對於時間有著一定要求卻不苛刻的戰術轉移行動。
唯一的掣肘便是對於地形與道路的要求了,可以說這種行軍方式是極為容易被敵方給掌握路線。所以當在戰場之上時什麼時候用,該怎麼用可是一件極為考驗指揮官的判斷與指揮技巧的事情。
不過在這種類似於戰後退兵的大規模轉運之中,隻要是在較為安全的地域的確也是一種快而有效的做法。不過像是這種行軍方式所需要的投入與維持之中的消耗,要比一般步兵的行軍來的行軍還來的大一些。所以相當多了領地並沒有選擇這樣一種方式,唯有少數幾個財大氣粗的領主才會做出這樣的安排。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也是一大特色啊!
當然在這支隊伍中間的特製大篷車,它們的每一個零件都顯得異常厚重,明顯是特別加固過的。如果有心人注意的話就有可能現在某些部位還是用了少見的金屬件,可見製作者的用心了。
要不是這樣子的強化加固,原本被設計用來跑商的大篷車怎麼能夠經得起戰場之上的多番折騰還不掉鏈子。當然這種加固必然帶來車身自重的增加,原本隻需要兩匹駑馬就能夠正常商路的大篷車,在這種改造之下變得需要四馬拖拽。
當然這樣的馬車上裝載的不僅僅是那些拋頭顱灑熱血的軍人,同樣也背負著運輸軍械、營帳、被褥和糧草的任務。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他們也是軍中的一支輜重隊——士兵們坐肩靠肩地在馬車兩側的長椅上,而所需要的物資則在車子的中央。
不過一支3oo多人的隊伍能夠在入城之時引起這麼大的聲勢,最重要的還是那些早已等候在道路兩旁的軍屬們殷切的目光與親人團聚之時的呼喊。
喬吉今天也放下了手中的事務專程等待城門口迎接這些歸來的勇士。雖然對於他們來說親人揮舞的手臂與激動地流淚的臉龐遠比喬吉這些執政者的表態更為珍貴。但是該做的事情卻終究是要做的,這不僅僅是表明了領主對遠征軍們的重視,同時與軍屬們站在一起也給人一種親民的形象。
人心與民望不就是這樣一點一點積累,逐漸逐漸地培養起來的嗎?天時不可依,地理已注定,唯有這人和是可以把握的。即便是民心難測卻終歸是有著一定的規律,一日複一日的積累終歸是有著量變成為質變的那一天。
在與各自的親人們這樣四目相對的見上一麵之後,這批士兵並沒有就地解散會親人麼回家團聚。他們還需要前往城外營地之中,做回家前的最後一次工作——由牧師進行的心理輔導以及這段時間充當雇傭兵所賺到的最後一部分收入。之前的部分已經有喬吉這位慷慨的領主先行放給各自的家庭了,這對於大多數的士兵來說有利於緩解他們遠行之後各自家庭的生活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