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這突如其來的降溫與暴風雪卻是出乎眾人的意料之外。投石車們雖然沒有被積雪給壓塌,但是木質的強度也並不是受到了影響。更為重要的是,兩者上都在使用的作為彈性部件的動物筋腱,都因為氣溫的驟然變化而彈性大降。短時間內是難以發揮出過去應有的作用了。
如果再平時的話,這樣的天氣變化,雖然會對於守城器械有著一定的影響,但與絕不會像現在這麼大。可是經理了十多天激烈的要塞攻防戰之後,勃蘭登堡當中的守城器械們基本上都可以說是快要壽終正寢了。
任何東西都是有著自己的使用壽命的。即便是進入了工業社會之後的火藥兵器,也不能夠擺脫這一天然的掣肘。就拿火炮來說吧!萬炮齊發的場麵非常的壯觀,大麵積炮火洗地的場麵更是火力黨的最愛。可就以二戰的水平來說,每一根炮管的壽麵基本上都在500-1000發的樣子。主要是看炮彈類型和射程,射程越遠壽命越短。
像是多炮塔神教的最愛——戰列艦主炮更是隻有300來發的壽命。按照一分鍾大概兩發的平均射速來看,幾個小時不間斷發射就差不多該換炮管了。當然這還隻是理論壽命,而另外一個問題是連續射擊火炮溫度會很高,如果散熱不好肯定不能達到理論壽命的。
由此可以想象,這個時代那些使用機械力量的軍用器械,一樣有著壽命上的限製。事實上用動能勢能相互轉化起效的器械,相對於火藥武器來說,在壽命上更是有著先天上的缺陷。所以戰鬥打到了現在,勃蘭登堡的這些器械所表現出來的韌勁也是會使人感到動容的了。
如果細心的人絕對會發現,現在勃蘭登堡守軍使用的守城器械,早已不是剛剛開戰時候的那一批了。在這過程當中,不斷有著投石車的承重軸承斷裂,重臂杠杆崩毀。弩炮方麵也有著弓弦失去力量,弓臂折斷這樣的事情發生。當然勃蘭登堡當中也不是沒有著修複用的零件,以及替換用的後備品。
但是因為從沒有想到會發生這麼大規模戰鬥的原因,這些守城器械也同樣麵臨著與箭矢相同的尷尬。事先準備的數量嚴重的不足,這使得守軍們隻能夠從原先那些壞了的器械上拆下可用的部件,再拚湊成新的工具。就之前的表現來看,勃蘭登堡的專業士兵還有工匠們做的一直都不錯。
但是這突如其來的暴風雪,卻成為了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正所謂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的做法到哪裏都是可以通用的——隻要是物資條件缺乏的話。當然你們不能夠指望這這些東拚西湊起來的貨色,能夠和原裝貨的性能一模一樣。所以平時遇到這種情況下,隻不過是性能下降的守城器械們,在這次是徹底的趴窩了。
畢竟這個世界的標準化推行的不怎麼樣,零件的精度也達不到那種絕對可替換的要求。最起碼在天氣回暖之前,這些大家夥是發揮不出什麼威力了。
當然即便是沒了這些器械,勃蘭登堡的守軍們依舊有信心,將敵人牢牢地給擋在城牆之下。雖然這付出的代價來說,可能會大上一點,但是和放他們南下相比那就要小得多了。
按照喬吉的想法,實在不行的話,瓦爾騎士其實是可以使用與火焰有關的類法術的。來幾個火焰印記還有焚雲術,保準能夠把城牆下麵那些家夥,在短時間內清理的幹幹淨淨的。就連屍體都變得無公害化了。
不過按照騎士們的想法來說,現在還不是動用這些手段的時候。雖然敵方的人數眾多,但是個體戰鬥力低下的他們甚至有著送人頭的嫌疑。用來當靶子練兵那是相當的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