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突然之間聽到韓信願意歸納自己,好像被雷劈了一樣呆立當場。無論旁人怎麼叫他都是毫無反應。
“沛公?”韓信試探地叫著劉季。
劉季還是沒反應,沒過一會兒,卻見劉季身前的地麵上竟然開始出現水漬,漸漸地越來越多。最後竟然連成了一片。
眾人抬頭向劉季臉上看去,隻見劉季的雙眼中有光芒閃動,淚珠在他的臉上劃出一道水痕。
“我沒事,就是高興。”劉季拭去臉上的淚痕,臉頰也掛上笑意,拉著韓信就朝著灞上的軍營走去。
回到營中,下令擊鼓集將,在中軍帳開會。
帳中,劉季指著韓信對眾將說道:“諸位,這位就是韓信。聞名天下的豪傑,曾救我於沛縣,又在淮水之濱一舉擊潰章邯五萬大軍,並且活捉章邯。”
劉季此言意在為韓信立威。帳下眾將中也有認識韓信的,紛紛朝韓信報以微笑。不認識韓信的則是交頭接耳,有的則是臉色大變,但都有一個共同點,他們不怎麼相信韓信有那麼大本事。
他們之中有不少人曾是陳勝麾下的起義軍首領,也曾見過章邯帳下的秦軍如何驍勇善戰。所以聽聞韓信帶著三萬楚軍大破了章邯之後都是不信。
韓信也輕咳了兩聲說道:“諸位將軍,所謂謠傳之言不可盡信。章邯五萬大軍之所以潰敗也不是韓信一人之功。”
眾將都是點頭:“恩,說的有理。”
劉季狠狠地瞪了他們一眼,眾人紛紛噤聲不敢再說。
韓信輕笑了兩聲繼續說道:“秦軍此敗乃是因為章邯犯了三大忌,勞師以遠,孤軍深入,輕敵冒進。而章邯的大軍在到達淮水之濱時楚軍已經休整半日,以逸待勞。而章邯不利用戰車與騎射的優勢周旋,而是選擇與士氣正盛的楚軍短兵相接……”
帳下一人突然出言打斷道:“縱然短兵相接秦軍士卒久經沙場,而楚國的士兵大多不過是勞苦出身。如何能敵?”
“這位將軍是?”韓信看了看那人,卻發現根本不認識。應該不是沛縣就跟著劉季起事的元老。
那人正了正頂盔,拱手道:“吳廣。”
“你是吳廣!”韓信跳腳道。這吳廣應該是死了啊,怎麼會跑到劉季軍中。
蕭何解釋道:“陳勝兵敗之後吳王退向沛縣,與沛公彙合。故而沛公得軍一萬有餘,才能一路過關拔寨,直取鹹陽。”
吳廣謙笑道:“蕭主簿別再提吳王了,都是成年往事。如今吳廣已歸沛公,自以臣子自居。方才是吳廣唐突了,還請韓先生繼續。”
韓信翻了翻白眼,接著說道:“再者,縱然是短兵相接,章邯之軍也比楚軍精銳,原本是不會潰敗得如此之快,可章邯太過自信輕敵,項羽帶兵一突,他連軍陣都未曾布好便發動進攻。有此三者,章邯如何不敗?”
他是有些想不通早就該死的吳廣怎麼會活到現在。
韓信的話音落畢,帳下眾將議論更盛,像他這樣說的話,那大破章邯好像跟他沒什麼關係,是章邯自己作死啊。
而在一旁的蕭何卻是在事後將那一戰奉為經典,因為別人看不出不代表他看不出。淮水一役,韓信的布置可謂是環環相扣,章邯必敗無疑。之所以打得如此艱難不過是因為項羽貿然出擊,引亂秦軍陣型的同時也打亂了韓信的計劃。隻有最後一手假援兵之名擾亂秦軍軍心的安排是成功執行。
若不是項羽打亂了計劃,恐怕那一仗雙方的傷亡比例會達到一個很銷魂的對比。
所以當下聽聞眾將對韓信議論紛紛,蕭何也站了出來為韓信辯解道:“眾將軍,你們可曾知道韓將軍當日的全套計劃是如何?”
眾將默然,的確,不知道別人從頭到尾是如何設計的戰略,就沒有資格去評論別人這場仗打得怎麼樣,這中軍帳裏的將軍們有相當一部分是劉季後來收納的秦軍降將。所以心裏對韓信很不服氣,尤其是在聽說他活捉了上將軍章邯之後,更是懷疑是不是韓信在吹噓自己的戰果。
韓信聽蕭何還站出來為自己申辯,衝蕭何善意地笑了笑。他也知道自己初來乍到需要立威,而軍中立威最好的辦法也就是論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