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園地
作者:趙亞東
社會正逐步進入到信息化時代,如何讓學生掌握以計算機為基礎的信息技術,用信息技術提高學生的科學文化素質,提高學校的教學質量,已成為人們普遍關注的問題。在小學的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應更多地側重於培養學生的信息意識和計算機的應用能力,提高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信息技術教師要確保信息技術教育在培養新型人才方麵能夠發揮應有作用,就必須探索出適合本學科教學的方法。筆者結合教學實踐,談幾點認識和體會。
1 激發興趣,主動學習
小學生最主要的特點是好奇、好動、好遊戲。根據這一特點,可以把信息技術新課的學習寓於遊戲之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濃厚的興趣中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
例如學習指法是非常枯燥的,如果教師一開始直接講解手指的擺放要求和指法要點,學生不但學得很累,而且很不願學,更加不能強迫其練習了。筆者在教學中就采取遊戲引入的方法,先讓學生玩“金山打字通”,比賽誰的成績好或者與老師比賽。學生在“青蛙過河”等遊戲的實踐中發現,要取得好成績就必須練習好指法,於是就有人提出如何能夠打得又對又快。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再講解指法練習,學生學得就很認真。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後,學生再玩這個遊戲時就感到輕鬆自如。這樣,既保持了學生學習計算機的熱情,還可以促使學生自覺去學習計算機知識。
2 直觀教學,加深記憶
在教學中可以充分利用計算機的固有特征,采用形象、直觀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加深對計算機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3 嚐試自學,動手實踐
在教學中,通過找出已經學過的知識與正要學習的知識之間的聯係與區別,有利於教學中突破難點,也能使學生輕易地掌握教學重點。教師通過讓學生圍繞問題自學、討論、交流、實踐,充分挖掘學生自主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形成自主學習的意識。
如在教學PowerPoint的超級鏈接時,教師先讓學生演示沒有鏈接的作品,接著提問:現在隻能一張張按順序演示,那麼你能任意播放指定的演示文稿嗎?然後讓學生自主學習。有的學生討論、嚐試,有的學生在看書尋找,有的學生在使用幫助係統……學生之間也不由自主地互相幫助起來。最後讓學生互相交流,教師進行適時的點撥,學生很容易就掌握了超級鏈接的方法。利用電腦本身自有的特點,能夠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新意味。如教學完畫圖軟件後,可以讓學生自由創作作品;教學Word的插入圖片時,讓學生進行詩配畫的創作。可以說利用電腦能充分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豐富的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