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播州亂局(2 / 2)

當初名門之秀也曾想要染指彰明城,但仔細了解之後發現此處並不像德陽等地人員結構簡單,並且沒有義軍消滅朝廷力量,隻好作罷。但心中對彰明城也是非常期許!

事實上陳一凡所想要取得的隻有該城的軍事控製權,其他的權利完全可以交給當地勢力,這樣一來雙方的差異並不大,再加上臧承一力爭取,談判隻進行了兩天就達成了初步協議。

陳一凡可以派士卒進駐,甚至可以招收當地士卒;但不可以介入當地事務管理,特別是不能介入羌族和漢族之間的紛爭,彰明城依舊保持之前的羌人為主導的態勢。

陳一凡看到通報,滿意的點了點頭,臧承談下來的正是他所需要的,其他的方麵他並不關心。

安縣留下一千人,陳一凡帶著剩下的八千人開始向著彰明城進發,彰明城打算駐紮五千人。由原來李鼎的第二軍團副團長鄭雲負責。鄭雲也是名中級武將,經過戰閣訓練,已經達到中級高等,戰力接近高級武將。而且忠誠度比較高,配屬上仍舊歸李鼎的第二軍團轄製。

一切談好,陳一凡帶著隊伍開進彰明城,竟然有數百人出城在道路兩旁邊唱邊跳的迎接;這種滋味陳一凡還是第一次碰到,果然讓人心胸大開,難怪古今中外的官員都那麼喜愛排場,這確實是能夠讓人虛榮心大漲!

正當陳一凡在彰明城與縣令以及諸位幫主領主酒盞交錯之時,武師把陳一凡叫了出去,原來張令派來一名信使,送上一封書信,張令的書信!確切的說是命令,命令陳一凡帶兵協助平叛。

這幾日陳一凡一直留意此事,並且從各方送來的消息得知,朝廷之中大部分官員包括皇帝在內,依然認為對於播州楊應龍之亂應該以招撫為主;畢竟楊氏治理播州數百年,根深蒂固,況且朝廷想要對付楊氏也有些力不從心!

曆史上的楊氏播州之亂發生在萬曆,也在萬曆二十八年平定,結局是楊應龍自盡,土司製度被廢除,播州宣慰司被拆分開來,一部分歸貴州,一部分劃歸四川!

但這次傲世中的叛亂時間點不對,結局也就不一定會按照原來的路線行進!陳一凡並非這次戰爭的主角,他所關心的更多便是現在派不派兵?如果派兵應該派多少?

不論怎樣,此次巡查成都府城池的事情隻能暫時放下,原計劃還要前往綿州和名門之秀見上一麵的,也隻好取消!

看看距離下線時間還有四五個小時,陳一凡決定出發回成都!留下鄭雲和五千名士卒,帶著剩餘的三千人往回趕。

王汗帶著一千騎兵在前,虎康帶著兩千騎兵在後;這三千人全都屬於虎康的第三軍團,王汗的士卒此時還駐紮在鹿兒關,這次前來隻帶了十幾名親兵!

整個隊伍全是騎兵,行軍速度很快;回程的路線也有些變化,這幾天一萬多名士卒被分散在七八個城池之中,使得陳一凡有些捉襟見肘,可以抽調出來的士卒少了一些;雖然每個城池每天都在招募,但手中能拉出來的也隻有一萬七千多人;

這次回程要經過鹿兒關,把王汗駐紮在鹿兒關的那五千士卒帶走。原來和名門之秀打得不可開交的時候,鹿兒關駐紮著褚勇和王汗兩個軍團,近萬人!

現在和名門之秀早已打好協議,不會再出現什麼大的衝突,鹿兒關也就不再需要這麼多兵馬駐紮;隻留下褚勇的四千人已經足夠了!

出來彰明七八十裏,經過一段矮山,就可到達龍安水,那裏陳一凡布置了四十多條當地的船隻,方便隊伍過江!江南就是安縣縣城。

陳一凡一路都在思索如何派兵前去平亂,又擔心左良玉拿下保定府後會乘機進入成都府;正在思考就見前方一名騎兵飛奔而來!

大聲報告:“王軍團長讓小的回稟大人:江麵上沒有見到船隻!”

“你們可曾上下遊的尋找?”陳一凡有些疑惑的問道;船隻是早先過江時安排好的,他的隊伍使用當地的民船過江是會付給金錢的,這些船夫不可能見到錢不賺,況且一隻船都沒有見到這就有點奇怪了,如果是隻有幾個船夫不來等待隊伍過江還好說,所有的船都不來這就不對了。陳一凡心中有疑惑,但仍舊認真的問這名報信的小校!

“上下遊都派出去武師尋找,並未見到船隻!”小校回道!

另:播州楊氏之亂發生在萬曆年間,因為劇情需要所以在時間上把它延後了幾十年;請大家勿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