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節 悟空(2 / 2)

不知道被壓了多少年之後,有一個孩子出現在孫悟空的視野內。我們姑且稱他為路人甲。

路人甲第一次見孫悟空的時候的驚奇是遠遠大於害怕的。因為他出生在獵人家庭,自幼見慣了各種野獸。他很驚訝,居然有一隻猴子被壓在山底下。他曾嚐試著讓孫悟空爬出來,但是發現那根本不是他的能力所能做到的。於是他給孫悟空摘桃子,給孫悟空說心事。桃子自然一年比一年大,心事從自己長大了要當將軍,一直說到他喜歡上了鄰近村落的姑娘。

山神是不能傷害人類的。所以對於路人甲的行為,天庭方麵並沒有阻止。不管當權者做了什麼壞事,在一般群眾麵前,還是要保持一個良好形象。

當孫悟空聽到像路人甲終於用一張老虎皮換到了鄰村的姑娘,或者路人甲的小女兒也已經嫁人這樣的消息時,它是從心底裏高興的。不知不覺間,他們已經成為了朋友。我們已經無從考究,孫悟空究竟有沒有和路人甲進行過交談。也許路人甲始終認為孫悟空隻是一隻普通的猴子。但是又有什麼關係呢?是朋友,又何必在乎彼此的身份。

每當山桃掛滿枝頭,路人甲總是會出現在孫悟空的視野當中。有時候一星期能來好多次。這種日子持續了幾十年。終於有一天,當路人甲伸出顫巍巍的手給孫悟空遞過樹上最後一顆桃子,他知道,也許以後再也不會來了。

孫悟空以一個旁觀者的身份,見證了路人甲的一生。等到路人甲的孫子死後,也許沒有人會記得他。他就像一個過客,在曆史上留不下任何痕跡。

於是孫悟空開始思考自己的過去。從石破天驚一直到被非法拘禁,自己究竟幹了些什麼呢?雖然有許多能拿出來吹噓的東西,但是很多年後,別人也隻是說,曾經有個叫孫悟空的家夥,很厲害。僅此而已。

他一定要做些什麼,讓人記住自己。

於是孫悟空開始了長時間的思考。他想起了以前讀過的那些經史子集。

我們經常會發現一個現象。很多家長總是不停的要求孩子背書,背唐詩宋詞,背之乎者也。背這些東西真的有用嗎?孩子真的能理解嗎?

答案是肯定的。也許孩子小的時候不理解,等到大了,自然而然就理解了。

如果現在要你用語言來讚美一朵牡丹,你能想出什麼語句?笨拙的人會說美,漂亮。稍微有點文化的人會說含苞待放,或者嬌豔欲滴。我們能想到的也就是這個層麵。但是想想我們以前讀過的那些詩句,有沒有超凡脫俗的呢?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山日頭見,會向瑤台月下逢。

這就是我們小時候的積累,隻是我們不記得。

又有讀者說了,別整這些文鄒鄒的。哥沒讀過。

我們不妨看看那些“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越是我們耳熟能詳的東西,越能嚼出無盡的滋味。

越嚼越有味的永遠是臭豆腐,而不是海參鮑魚。

孫悟空在想什麼呢?在想“天將降大任於斯人,必先苦其心誌”;在想“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在想“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有時候我們並不一定要不斷學習新的知識,不斷攀越高峰。有時我們停下腳步,去回顧一下以前學到的知識,也可是變的富足。

這就是為什麼博士生和初中生為什麼都能成為跨國公司的CEO。一個靠的是知識的高度,一個靠的是知識的寬度。

(本章完)